中国男篮征战里约打出年轻风采蓄力未来

  随着里约奥运代表团的成立,中国男篮的最终大名单也正式公布。应该说,这份名单与之前外界的预测并没有太大的出入,来自浙江广厦的赵大鹏和赵岩昊之前已经离队,四川的贾诚和新疆的可兰白克·马坎在热身赛中上场时间也比较少,无缘入选。
    这份大名单基本以去年征战长沙男篮亚锦赛的阵容为班底,只是在两个位置上有变化,睢冉和邹雨宸取代了老将刘炜和赵泰隆,这两名运动员尽管最近两年经常进入国家队集训,但进入大赛的最终参赛名单,都是首次。而与四年前的伦敦奥运会相比,里约奥运会阵容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12名队员当中,只有易建联、郭艾伦和周鹏出现在了伦敦奥运会赛场上,其他队员全部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除了1987年出生的易建联、1988年出生的李根和1989年出生的周鹏之外,其余9人均为“90后”,最小的邹雨宸刚刚度过了20周岁的生日。可见,中国篮协和以宫鲁鸣为首的教练组在本届奥运会上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继续锻炼年轻队员,为2019年的男篮世界杯和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甚至更长远的未来蓄力。
    这个12人阵容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内线球员多,云集了易建联、周琦、邹雨宸、王哲林和李慕豪五位球员,这在中国男篮参加世界大赛的历史上还比较少见,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中国队只带了王治郅、易建联和张兆旭三名内线,即便在去年的亚锦赛上,宫鲁鸣也只带了四名内线。此举的战术目的自然是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好中国男篮的内线高度优势,这五名队员当中,最高的李慕豪达到2.19米,最矮的邹雨宸也有2.08米。而在锋线球员当中,周鹏、翟晓川和丁彦雨航的身高也都在2米以上。五名内线中,易建联、周琦和王哲林在热身赛上出场时间较多,他们自然要在攻防两端都承担很大的责任。邹雨宸和李慕豪亮相相对较少,得分数据也不出彩,他们两人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防守上,为其他队友分担压力。
    当然,内线球员多并不意味着中国队在比赛中要完全依赖内线,球队的投手一定要给予足够的火力支持,但在之前的一系列热身赛中,投手们的作用发挥得还不是很充分。拿三分球来说,中国队在斯杯和中欧对抗赛的大部分比赛中,命中率只在20%到30%之间,而且很多球还是由内线的易建联投中的。实际上,锋线的周鹏、丁彦雨航甚至是李根、翟晓川在联赛中都扮演过外线投手的角色,而且命中率不低,目前他们还没有出色且持续性的发挥。
    控卫线无疑是中国男篮依然存在的软肋,从数量上来说,郭艾伦、赵继伟和睢冉三个人已经不算少,但三人之中,能够良好地担当起组织串联重任的只有赵继伟,这也是为什么他因伤在半年时间里没有摸球,但教练组依然选择将他放进大名单的主要原因。郭艾伦的名气虽然比赵继伟更大,但他的特点是突破和进攻。睢冉的身体最为强壮,但同样偏重于防守。众所周知,没有一个优秀的控卫,球队的战术很难流畅地打出来,中国队在热身赛中助攻少的症结就在这。
    里约奥运会上,中国男篮在小组赛中面临众多强敌,无论最终战绩如何,他们首先要打出中国年轻一代的风采,其次就是利用好难得的锻炼机会,提升自己在攻防两端的实力和经验,为未来的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