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立体化梯级化多层次
每年冬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天气寒冷,而地处西南云贵高原的云南省大部分地区则是绿荫葱葱、阳光明媚,尤其省会昆明更像春天般温暖。这样的气候与环境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运动队前来驻扎训练,云南各地高原训练基地由此显得“热火朝天”。
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平均海拔2000米,最高海拔6740米,独特的地理及气候环境赋予了云南得天独厚的高原体育训练资源。因此,这里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高原体育训练基地之一。海拔高度约1900米且气候宜人的昆明拥有田径、自行车、游泳、足球等一流的训练基地,是运动员在一年之初进行体能储备及基础训练的理想场所。作为提高耐力型项目运动能力的一种重要训练手段,高原训练的效果已得到世界体育界公认,成为一些项目顶尖运动员争金夺银的“重要武器”,国家田径队、游泳队、足球队经常驻扎此地训练。与此同时,云南又具有立体化、多层次高原训练的优势,拥有建立“低海拔——亚高原——高原——高高原”立体化、梯级化运动训练服务体系的便利条件。
境外一些中长跑选手在昆明训练后均取得过较好成绩,这引发了其他队伍的模仿,特别是日本和韩国的中长跑选手。日本女选手野口水木曾于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在昆明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训练,之后不久便夺得奥运会女子马拉松赛金牌,她的队友土佐礼子和坂本直子也分别取得了第五名和第七名的好成绩。近年来,坦桑尼亚、缅甸、越南等国家的运动队经常到昆明集训。前来训练的坦桑尼亚国家队领队告诉记者:“第一次来中国,一下飞机就被昆明优美的环境吸引了,这里各方面的基础设施都很完善,我们在昆明训练取得了很大进步。”
云南省委、省政府在《中国云南高原体育基地发展战略规划(2010—2020)提纲》中提出,体育事业今后的发展将突出高原训练特色,提升体育旅游产业,打造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化体育交流平台的高原体育基地。相关专家也认为,云南可充分利用其独特的立体资源条件,分别选择元江(海拔430米)、昆明(海拔1897米)、丽江(海拔2400米),打造为国际性、立体化、多功能的体育基地,并形成特色的高原体育训练产业带。对于昆明,可借助在市区东西南北中分别布局有海埂基地、红塔基地、呈贡基地、松茂水上运动基地、北教场基地、拓东体育中心、五华体育中心的优势,将资源优势整合,打造成一个著名的“高原体育城”。
云南在《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中也指出,优化产业布局,发挥海拔梯次化优势, 加快建设云南高原体育基地, 着力打造具备体育训练比赛、全民健身、体育旅游、体育科研、体育交流“五位一体、多功能的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国际一流的高原体育产业群。围绕昆明市打造高原足球训练基地, 形成产业链,充分利用湖泊、山地、草原、雪山等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特色体育产业。据了解,2014年云南省接待境内外体育旅游者约861万人次,体育旅游收入达到123.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和35%,体育旅游者的人均消费约1420元,是一般游客人均消费946元的1.5倍。目前,云南以高原体育基地建设为基础,以购买基地体育训练专业服务产生的“基地经济”效应初显。2015年,仅昆明海埂基地就先后接待国内外100多支运动队共计30000余人比赛、训练和健身活动。围绕云南高原体育训练基地的产业链正在形成,其产业效应正在逐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