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柔道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要“有道”

    在本周召开的2016年中国柔道协会会议上,总局举摔柔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柔道协会秘书长熊凤山在协会工作报告中,对里约奥运会柔道项目的参赛总结引发了强烈反响。中国柔道要“主动作为”力争在东京奥运会中取得好成绩,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认同。
    里约奥运会柔道比赛有136个国家和地区的390名运动员参赛,最终14枚金牌被10个国家瓜分,56枚奖牌覆盖26个国家。中国柔道队共有8名运动员参赛,取得男子-90公斤级和女子+78公斤级两枚铜牌,以及女子-52公斤级第五名和女子-63公斤级第七名的成绩,其中中国男柔实现了奥运奖牌“零的突破”。从本届奥运会可以看出世界柔坛呈现“第一集团实力强劲,发展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柔道水平都在快速发展和进步,综合竞技能力和整体水平较前两届奥运会有大幅度提高,彼此差距逐渐拉近,竞争愈发激烈。
    本周期中国男柔聘请了伦敦奥运会带领韩国男柔夺得两枚金牌的著名教练郑勋,在为期两年半的训练备战过程中,以郑勋为核心的男柔教练组首先通过严格训练和生活管理,强化男柔的体能和作风,逐渐完善和改变技战术风格,形成了高度团结、步调一致的训练备战参赛模式,使男柔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敢于取胜的决心和励志突破的强烈欲望。最终程训钊在先后战胜奥运会冠军、世锦赛亚军、大师杯季军等世界强手后,成功为中国男柔实现突破。
    在备战里约奥运周期面临人才断档、无将可用等巨大困难的中国女柔,从2014年组建时看不到任何亮点,各级别世界排名极为靠后,到2015年重夺世锦赛+78公斤级冠军并拿到5张里约奥运入场券实属不易。但继伦敦之后里约再次与金牌擦肩,也暴露出中国女柔的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世界整体水平提升,我国队员尖子不尖,人才断档;训练观念陈旧,训练方法保守,对项目制胜规律把握不准;老队员受伤病困扰,训练系统性不够;对主要对手的研判和心理定位不准;赛前减压和心理疏导不到位,对奥运会残酷性和复杂性以及由此给运动员带来的冲击认识不足。
    通过总结上个周期工作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坚持改革创新才是中国柔道取得进步与成绩的关键。中国柔道协会提出从七个方面来完善改革东京奥运的备战训练工作:完善改革国家队、国家青年队的建设,促进优秀后备人才的科学选拔与培养,尽快为东京奥运培养一批优秀人才;充分发挥国家队龙头作用,精心选拔,组建以老带新,以新为主的新一届备战东京奥运国家队;研究跟上国际柔联竞赛规则变化方向与趋势,建立中国柔道的技战术风格;改革完善教练员培训体系与方法,加强教练员科学化训练创新能力的系统化培养;全方位建立实施创新的科学化训练机制,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创新改革与完善国内训练竞赛体制与机制;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为备战出智、出力。
    展望东京奥运的前景,中国柔道将面临比里约奥运更为严峻的困难局面。中国柔道将针对既往备战中存在的问题及当前与未来面临的困难继续坚持改革创新,着眼未来、系统谋划,兼顾东京奥运及未来柔道项目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