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排联赛津浙之战说起快速多变不可丢

  “现在的天津女排已经不是过去的天津女排了,没有了‘快速’、‘多变’,我们要向浙江女排学习!”渤海银行天津权健女排主教练王宝泉如是说。在上周中进行的一场2016-2017中国女排联赛“强强对话”中,联赛“十冠王”天津女排却在主场被浙江嘉善农商银行女排完胜,不禁让王宝泉发出如此感慨。
  主场0比3不敌浙江女排,是天津女排十余年来在主场遭遇的最惨痛的一场失利,即便不看比分,从比赛过程上说,天津女排在每一局都曾出现大比分落后对手的场面。客观地说,在这场比赛里天津女排并未在技术层面表现出任何优势。究其原因,无论是王宝泉还是天津媒体、球迷都实事求是且一针见血地指出:天津女排是输在了浙江女排快速、多变的打法上。
  诚然,浙江女排队员们的身体条件在目前中国女排联赛十二支球队中都属于下游的,津、浙一战浙江女排场上球员身材最高的副攻杨舟才不过1.90米。用浙江女排主帅吴胜的话来说,浙江女排就这样的条件,才不得不需要这支球队更多地从“快速”和“多变”上做文章。“快速”、“多变”包括“全面”,是亚洲排球赖以成名的技术特点,也是以往亚洲球队与身高马大的欧美球队相抗衡的“得意技”。而在国内排坛上,天津女排也是将这种风格打法发扬光大的球队。但为何在这个赛季,天津女排的“快速”、“多变”没有了呢?在王宝泉和吴胜看来,这个赛季天津女排聘请了两名高水平外援,尤其是重炮米哈伊洛维奇的加盟,让天津女排的进攻端有所增强,但这类欧美强攻手往往由于自身具备在网口“一锤定音”的强攻能力,就并不擅长、也很少接触“快速”、“多变”的打法。所以,天津女排要想很好地利用好外援的能力,就不得不围绕着外援制定一些战术要求。
  在里约奥运周期,郎平率领着年轻的中国女排重登世界之巅,中国女排阵中诸如朱婷、张常宁、袁心玥等攻防体系核心队员的身高都远远超过了1.90米,中国女排的平均身高甚至要超过美国、荷兰、俄罗斯等传统的欧美高大化球队。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发挥高大队员的身高优势,且避免这些高大队员在防守、一传等基本功上的短板。郎平所采取的策略是在战术制定方面更趋向欧美女子排球高举高打的特点,也使得这一周期里,中国女排的战术实际上已逐渐减少了对“快速”、“多变”的依赖。
  那么,中国排球到底是否需要“快速”、“多变”?答案应当是肯定的,毕竟,朱婷这样的天才高大选手和袁心玥这样百年一遇的中国女排第一高度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中国排球协会在谋划中国排球未来发展前景时,就明确提出了要形成一种有中国特色的排球技战术风格。这种“中国特色”,当然不能抛弃“快速”、“多变”。但这一前提一定是要以选材和基础培养等为基础的。中国女子排球虽然高大化是趋势,高大队员也不断涌现,但客观上针对这种高大化队员的培养,尤其在打基础的起步阶段极易呈现“急功近利”心态,就难免让原本就需要更扎实学习、练习基本功的好苗子过早地投入专项化训练,过早参与比赛。另一方面,当选材高大化成为趋势,一些预测身高无法达到较好条件的,但仍然具备可塑性的后天发展潜质的苗子会被人为地挡在专业训练的门外,对于原本就不厚实的中国排球人口基础来说,这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所以,从选材和基础培养方面,作为基层排球工作者不仅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年轻运动员,让各种类型,尤其适合“快速”、“多变”打法的青少年运动员得到训练并展现自身能力的机会;同时,基层排球工作者们更需要尽快研究并找到如何训练高大化运动员的正确方向,让高大化与全面型不再存在明显的矛盾和鸿沟,让中国排球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在越来越高的同时,也能够越来越全面。
  可以想象,一旦中国的高大运动员即能够在网前打出流畅、多变的配合,也能通过灵活的脚下移动来撕扯开对手的防线,那么中国排球就将真正拥有在世界排坛睥睨任何对手的实力。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