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靶”再变 中国枪手需要校正“准心”
2017赛季国际射联首站世界杯日前在印度新德里举行,中国射击队在本站比赛打出“开门红”,在10个单项上收获了6金6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队本次派出的阵容非常年轻,其中不乏首次参加世界杯的选手,比如男子10米气步枪冠军宋布寒、女子50米步枪三姿冠军张奕雯、男子25米手枪速射亚军林俊敏等。他们的出现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射击队的人才厚度。
除了中国枪手们的优异表现,本站世界杯还有一个焦点话题,那就是国际射联又改规则了。之所以说又,是因为从里约奥运会周期开始,国际射联就不断修改比赛规则,其中绝大部分还是颠覆性的,比如资格赛成绩不再带入决赛、决赛采用逐一淘汰制等。这种大幅度改革的目的自然是增强悬念,让比赛变得更精彩,从而提升射击项目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进入新的奥运周期,七个单项的决赛规则再次被调整:男女10米气步枪、男女10米气手枪、男子50米手枪和男子50米步枪卧射六个项目决赛第一阶段由原来的两组3发记分射增加到两组5发记分射,也就是本阶段从之前的6枪增加到了10枪。第二阶段依然采用淘汰制,直至决出最终的冠军。相对这六个项目,女子25米运动手枪的规则调整比较大,里约奥运会周期的决赛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半决赛,第二阶段是奖牌赛,也就是半决赛中排名前两位的选手进入冠军争夺战,排在三四名的选手进入季军争夺战。而新的规则是8名决赛选手在第一阶段进行4组速射,然后开始每组淘汰一人,直到第10组产生冠亚军,也就是说,该项目的新规则也和其他单项接轨了。
射击本就是一项讲求精确的运动,比赛充满了偶然性,国际射联对规则的改革再次增强了这种偶然性,逆袭的几率大大提升,资格赛排名第七、第八的选手最终获得冠军的情况屡见不鲜。不过,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新规则给他们的观赛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适应,毕竟以往的规则很简单,资格赛和决赛成绩相加即可,如今规则复杂化,而且各个单项的规则还不尽相同,这就需要他们熟悉一段时间。所以,国际射联还是应该在比赛中将规则的普及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
作为一支奥运“梦之队”,面对新规则,中国射击队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在规则最新变动的七个项目中,男女10米气步枪、男女10米气手枪、女子25米运动手枪都是中国队的优势项目,贡献了中国队最近三届奥运会总共8枚金牌中的5枚。而男子50米步枪卧射虽然近年来成绩有很大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
无论哪个单项,在新规则下都应该保持警醒,在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摸索和总结新的项目规律,调整训练和比赛方法,只有这样,优势项目才能继续保持强大,弱势项目也才能逐渐在世界舞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