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激发出想要成为“更好男篮”的劲头
内突外投如入无人之境,首节拿下15分,上半场命中率100%,这是孙铭徽;
全队进攻受阻时勇挑重担,贡献全场最高的30分,这是丁彦雨航;
在防守端兢兢业业的同时,还屡屡成为进攻端快下第一人,哪怕是几乎全场最高的身高、最重的体重,这是王哲林。
这不仅仅是三名中国男篮国家红队球员在与韩国队世界杯预选赛的高光表现,也是全场中国队出色发挥的缩影。
客战韩国队之前,几乎没有多少人相信仅剩半套国家队主力阵容的中国男篮国家红队能够取胜,能够如此痛快地取胜,但有时就是这样。拥有完整阵容、看似强大的牌面实力时,未必能发挥出百分之百的水平;阵容不整、遭遇困难时,反倒有可能在种种原因的激发下,成为更好的自己。
11月26日出现在韩国客场的中国男篮国家红队,无疑是后者。
教练组的精细工作、球员的拼搏努力、比赛的临场发挥,这些都是激发红队的小伙子们成为“更好男篮”的原因,但不得不提的一个,还有中国男篮组建红队、蓝队,双轨制并存的国家队改革策略。
今年年中,中国篮协宣布,调整以往“一支国家队打天下”的固有模式,改为组建红队、蓝队两支国家队,两支球队各自由少帅李楠、杜峰统领,在同等条件、同等保障的情况下,互相促进、互相竞争,2019男篮世界杯决赛阶段、2020东京奥运会男篮项目预选赛之前重新合并成为一支球队,向“大考”发起冲击。
新政策一出,质疑声不少,尤其是当红、蓝两队屡屡在热身赛乃至亚洲杯这样的重量级赛事铩羽而归的时候,唱衰声甚嚣尘上。但事实证明,在全新的“双轨制”国家队政策下,更多球员,尤其是有潜力的年轻球员进入了国家队,在全新的平台,能力、自信心都有了稳步的提升,新赛季CBA表现出色的俞长栋、吴前、方硕等人都是新政的受益者。
再说回中韩战,以中国男篮国家队以往选拔标准,年轻的孙铭徽几乎不可能进入球队,更遑论主力阵容,但在李楠治下,他就是进攻端的核心之一,也正是凭借这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犀利突破,打乱了韩国队精心组织的防守屏障,给球队另一大进攻核心丁彦雨航更多、更好的出手机会。年轻人带动了中生代,丁彦雨航等中生代球员的良好状态又影响了王哲林这样的国家队老队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王哲林都鲜有在国家队惊艳的表现,但对阵韩国队一战,似乎让我们看到了在国内赛场大杀四方的超级中锋。
这就是“双轨制”的意义,或者说,改革的意义,打破约定俗成,让很多不可能的事情成为可能,让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真正呈现在所有人面前。在全新的国家队体系下,年轻人有了真正披上国家队战袍的机会,核心球员在年轻人的“掩护下”打得更为轻松,老队员则受到全队的感染,也成为了狂飙突进的一部分。
诚然,一场比赛说明不了全部问题,尤其是对阵韩国队的上半场,中国队的防守体系还有很多漏洞、不足,一旦对手变成世界杯决赛阶段的世界级强队,或者亚洲篮坛当今的霸主伊朗队,中国队男篮都将遭遇很大困难。但相信只要拥有这股劲头,这股被改革之力激发、带动,想要成为“更好男篮”的劲头,中国男篮国家队、中国篮球的未来,一定会是美好而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