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赛季“U23球员新政”实施初见成效

  在刚刚过去的2017赛季中国职业足球联赛中,“U23球员新政”是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赛季初,中国足协为了引导中超、中甲球队给23岁以下(1994年1月1日之后出生)球员更多出场、锻炼的机会,同时引导职业足球俱乐部加强青少年球员培养、青训建设,制定了这一政策。不久前武汉结束的“职业足球俱乐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会议”上,中国足协对2017赛季“U23球员新政”进行了总结,并对2018赛季该新政的适用范围进行了重新界定。

  根据中国足协的统计数据,2017赛季中超、中甲32支球队共使用了170名U23球员,平均每队使用5.31人次,大大超过过去几个赛季。得益于新政的影响,以黄政宇、刘奕铭、郑达伦、胡靖航、南松、何超、邓涵文、高准翼等为代表的23岁以下球员快速成长,成为了各自球队不可或缺的主力,而以他们为主要框架的中国男足U22国家队,也在亚洲U23男足锦标赛预选赛阶段战胜了日本队,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另一方面,在国家队更新换代、着力培养征战2019亚洲杯和2022世界杯新生代球员的大背景下,本赛季职业联赛赛场上的“U23球员佼佼者”如韦世豪、高准翼、杨立瑜、何超、刘奕铭、邓涵文等人也入选了里皮治下的国家队,他们中的不少人也在之前的“东亚杯”有不错的表现。

  中国足协副主席李毓毅说:“2017赛季之前中国足协之所以推出‘U23球员新政’,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中国足球的实际情况考虑,在国家队平均年龄偏大,年轻球员整体实力有限的情况下,中国足球的可持续发展遭遇阻力。面对优秀年轻球员供给严重不足、球员不同年龄段发展极度不平衡的局面,通过政策引导让俱乐部将关注目光投向青少年球员。”

  但在成绩取得的同时,中国职业足球联赛仍面临着国内球员,尤其是国内年轻球员出场机会、时间有限,职业足球俱乐部在外籍球员转会费、工资等方面投入过高等问题。为了进一步规范联赛,延续之前“U23球员新政”的思路,中国足协决定在2018赛季推出该政策的“2.0版本”。

  据介绍,2018赛季中超、中甲的外援注册数量较之2017赛季各缩减一人,同时最多登场人数为中超3人次、中甲2人次。另外U23球员使用将和外援使用挂钩,即在延续上赛季中超、中甲首发阵容至少1名U23球员的同时,U23球员出场总人数必须与外援相同。简单说,一队使用3名外援首发出场,可以选择首发1人U23球员,但必须在比赛进行过程中替补出场2名U23球员,或者首发2名U23球员,替补出场1人,当然也可以上三名外援同时上三名U23球员。

  全新的政策,对球队、教练的排兵布阵提出了新的挑战,当然也给中国足球的青少年球员进步,搭建了更牢靠的平台。

  李毓毅表示,除了在职业联赛赛场推行“U23球员新政”外,中国足协还将在政策、竞赛、培训等多方面下足力气,力争为中国足球搭建脉络清晰、执行力强、保障有力的青训体系,助力中国足球发展。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