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后备人才培养选拔 促进青少年体魄强健——上海市第十六届运动会幕启

  由上海市体育局和上海市教委联合主办的第十六届市运会于9月28日至11月10日举行。

  市运会的目标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推进“体教结合双十条”,以“大体育”的视角全面检验青少年体育训练、体教结合和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成果,突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选拔,鼓励更广泛的青少年体育参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服务于“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和“健康上海”建设。

  本届市运会设置青少年组和高校组,青少年组以区代表团为参赛单位,高校组则以学校为参赛单位。分“竞赛项目”“展示项目”和“活动项目”三类,竞赛、展示项目陆续开展中,活动项目则贯穿全年。参赛总人数预计将达3万余人,活动项目预计吸引220万人参与,规模超越上届。

对接奥运全运 注重后备培养

  市运会青少年组以奥运、全运项目为布局原则,竞赛项目设置31个大项39个分项,设田径、游泳、跳水、赛艇、皮划艇、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体操、射击、射箭、击剑、自行车等重点项目;新增空手道项目。由此,除铁人三项外,夏季奥运项目基本达到全覆盖。此外,继续设置冰壶、花样滑冰等冬季奥运项目。展示项目以新增的奥运、全运项目为主体,设置了攀岩、滑板、冰球等10个项目。
  截至9月28日,市运会青少年组已举办跳水、自行车、帆船、帆板、射击、沙排、国际式摔跤、冰壶8个竞赛项目,共计决出137块金牌,并举办青少年组快乐体操、航空模型项目展示赛。

优化奖项设置 鼓励人才输送

  市运会将设置青少年组代表团排行榜,各区在2015-2018年周期输送一线专业运动队的后备人才数量将计入区代表团成绩。设置奥运、全运等大赛“突出贡献奖”,激励优秀后备人才在赛场为上海增光添彩。将开展青少年组“未来之星奖”“十佳青训教练员奖”“优秀体校校长奖”等评选活动,树立榜样,营造积极向上的后备人才培养氛围。

对接全国学运会 推进项目发展

  高校组以全国学生运动会大学生项目、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项目,以及校园中开展较为普及的项目为主,46所高校参赛,由17所高校承办。甲组主要面向普通学生,共设32个大项,与上届相比,增设了射箭、自行车、手球、帆船、攀岩、冰壶、龙舟、跳绳、壁球、腰旗橄榄球及定向越野等11个项目;乙组主要面向高水平运动员,共设13个大项,与上届相比,增设了健美操、壁球、定向越野及围棋4个比赛项目。还将开展“校长杯”“学校体育先进单位”“最佳阳光体育活力园丁”“最佳阳光体育达人”,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评选活动。

拓展活动项目 营造发展氛围

  市运会“活动项目”通过部门协同、市区联动、多元化主体参与办赛,极大地提升市运会的参与度和关注度,鼓励和引导更多青少年感受体育魅力、享受运动乐趣、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促进更广泛的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九大活动版块包括:市体育局牵头的庆“六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少儿体育开放日活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赛、小铁人三项展示赛及各区青少年社区体育运动会;市教委牵头的“阳光体育大联赛”“千校万班三大球达人赛”;团市委牵头的“雏鹰杯”少儿五项全能赛;市妇联牵头的家庭亲子运动会及由市路跑协会承办的少儿迷你马拉松赛。(转自9月28日《中国体育报》05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