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青少年体育——“试点建设”引领 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3月28日,当记者走进湖北省潜江市德风学校的田径场,小学部的学生们正在热火朝天地上着篮球、乒乓球、足球、武术、跳绳等体育专项课。

这样的场景只是德风学校体教融合的一个部分。作为湖北省首批体教融合试点学校,在开启常规体育课程、特长兴趣课程的基础上,还开设体育专项课程,形成了常规课、兴趣特长课、体育专项课的体育三级课程体系。而从零起步组建的多个体教融合专项队,包括篮球、橄榄球、击剑、武术和啦啦操等专项队。这些专项队不仅丰富了学校的体育课程,还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锤炼技能的平台。

正在乒乓球台前认真跟着体育老师学习挥拍动作的赵庆林,是个不折不扣的乒乓球“小白”,正在读四年级的他说:“去年,学校的体教融合乒乓球队赢得潜江市学生运动会小学组乒乓球团体冠军,自己非常羡慕,这学期一开学,我就报名参加了体教融合乒乓球队。虽然自己是零基础,但希望通过努力,可以学会打乒乓球,更能参加比赛。”

该校小学部校长助理陈泉汐介绍,学校扎实推进每天一节体育课,同时以赛促训,给孩子们提供更高的竞技舞台。孩子们毕业之前,能够学到一到两项的体育专项技能,少生病、多快乐、多运动,是学校对学生最大的心愿。

同样,在潜江市曹禺中学泰丰校区的足球场上,13岁的何宇哲正和队友们一起训练,他曾代表潜江队获得湖北省十六运会足球比赛的第四名,从6岁开始接触足球的何宇哲认为,踢足球可以促进自己更好地学习。以后要向重点高中发展,同时足球训练也不会落下,好好踢球认真学习,希望可以走向更高的舞台。

和何宇哲一样在场上训练的女子足球队员贾陈安迪,是初三的学生。她说,小学五年级时,偶然和爸爸一起看了世界杯的比赛,有了踢足球的念头,加上学校正在组建女足队,很幸运被选上后就开始练足球。“运动和学习偶尔也会有难以兼顾的时候,但在压力的环境下,自己会成长得更快、效率更高,同时收获也更大。希望今后可以进入省队,成为一名优秀运动员。”贾陈安迪这样说道。

从2022年开始,潜江市体育局与市教育局联合出台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包括体质标准、社团数量、校本课程等在内的10项具体指标,全面加强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保障力度。示范区创建开展以来,连续出台配套文件10多个,逐步逐项破解融合发展难题。

潜江市体育局局长龚华说,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呈现显著成效,特别是鼓励支持社会俱乐部进学校,全市30多个社会团体和体育俱乐部,近100多名教练员进入学校,青少年运动热情高涨,有效构建家校社联动,协同育人的体教融合新模式,体教融合迈出坚实步伐。

正是体教融合的创新发展,为许许多多像何宇哲、贾陈安迪一样的孩子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湖北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文件精神,2022年5月,湖北省体育局联合省教育厅印发《湖北省体教融合示范区试点建设实施方案》,每年资助1200万元,创新开展以12个县(市、区)为主体的体教融合示范区试点建设工作,明确了12个局属相关单位和12所高校对口帮扶,各试点建设地统筹相关部门全方位开展合作,结合各地实际,成立领导小组,出台《试点建设方案》,配套专项资金3634万元,并将试点建设纳入部门的考评体系。

2023年,湖北省体育局投入专项资金1200万元,支持示范区试点建设,带动各地配套投入专项资金,新建扩建体育场地165个,出台配套文件75个,新增体育教师、教练员157人,成立俱乐部143个,布局试点学校193所,创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184所,成立学校体育社团2114个,组建校队548支,开展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1147场次,直接参与赛事活动青少年达31万人次。(转自4月3日《中国体育报》04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