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课间户外活动 加大监测预防近视

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疾控局日前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在2024年3月以“有效减少近视发生 共同守护光明未来”为主题,开展第8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通知强调,要确保中小学生课间正常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到户外活动和望远。

科学研究表明,接受自然光照是减少和控制近视的最有效方法,保障每天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可以通过动用双眼的调节功能,增加眼睛供血,让长时间紧张和疲劳的睫状肌得到充分休息,使双眼处于调节放松的状态,从而预防近视的发生。

通知要求,中小学校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缓解视力疲劳。中小学校在宣传教育月期间开展1次视力监测,重点关注中小学生寒假返校后视力变化情况,及时将视力监测结果反馈给学生和家长。

通知指出,教育部命名的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和试点县(市、区)结合近视防控改革试验试点工作要求,在中小学校、幼儿园部署开展“每班张贴一张标准对数视力表、中小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一次眼保健操、每月开展一次班级内视力自测、每季度开展一次近视防控科普宣教活动、每学期初开展一次专题部署、每年跟踪对比分析一次全校学生视力状况”等“六个一”近视防控试点,探索总结近视防控创新举措和有效方法。

同时,各地有关部门强化医教结合,支持和指导医疗机构协助学校加强学生视力检查和咨询指导,指导视力不良学生及时矫治,做到近视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早矫治。(转自3月19日《中国体育报》07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