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张家口——打造多元化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近年来,河北省张家口市以筹办举办冬奥会、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推动场馆赛后利用为契机,对体育事业改革发展进行了探索和尝试,研究制定了《张家口市创建体育强市十条措施》及19个配套办法,极大地激发了体育事业发展活力。张家口坚持推动“大体校”改革,走出了一条青少年体育多元化发展之路。
短短5年,全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从12家增长到了162家,开设训练项目由18个增长到了34个,教练员从40人增长到了464人,在训运动员从1157人增长到了6667人。今年上半年,张家口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成效全省综合排名第六,在河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上金牌数位列第八,取得了近三届最好成绩。
首先,张家口市积极转职能、扩主体。针对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圈子小的问题,将市体校由训练职能向管理职能转变,原训练职能下划到训练示范中心,形成“四部四中心”组织架构,逐步发展以体校训练示范中心、社会体育俱乐部、大清河竞技人才服务中心、中小学校四类主体共同参与的青少年体育发展格局。
其次,牢牢把住阵地建设,树立品牌示范带动。张家口市体校加强示范引领,做项目普及推广的示范。实行项目负责人制,每名教练负责一个项目的训练大纲推广应用,参与俱乐部教练和学校体育教师培训。同时,突出重点,做项目训练提升的典范。重点发展足球、射击、冰雪三类项目,积累经验,示范带动其他项目提升训练水平。此外,刀刃向内,做队伍管理的模范。强化制度建设和执行管理,将教练员的日常管理与职称评定、绩效考核、培训交流挂钩。
此外,进一步畅通教练晋升通道,扩充队伍提升水平。强化教练员培训、考核、认证全过程管理,推行教练员等级评定,促进教练员队伍扩模提质。一是拓宽教练员培训渠道。支持社会力量申报培训基地,考培分离,宽进严出,市体校严把考评认证关口,教练员培训实现了常态化开展,现有教练员较2018年增长了11.6倍。二是规范教练员管理。教练员分ABCD四个等级,暂未取得协会职业资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考取D级证后可在张家口市执业,目前全市D级教练有158人。三是强化教练员服务。对各类培训主体的教练员提供统一的场地保障、训练指导、档案代管、职称评聘、参赛报销和奖励,增强了教练员的获得感、归属感。
最后,多点深化体教融合,持续激发参训热情。体育和教育部门倾力协作,深入推动体教融合,不断激发青少年的参与热情。大力实施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评定、持续丰富青少年赛事体系、健全参赛和奖励保障机制、全面畅通体育特长生升学通道。在高中学校分批命名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衔接体育传统特色校,保障体育特长生升学需求。首批已有4所优质高中纳入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接收重点发展项目的体育特长生入学。(本文作者系刘海峰(河北省张家口市副市长))(转自10月24日《中国体育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