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努力探索体教融合工作路径

近年来,重庆市体育局认真贯彻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结合实际,推动体教融合工作落地见效。

在具体做法上,首先着眼稳进增效,加强顶层设计。在2021年,重庆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审议通过了《重庆市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实施意见》。为推动贯彻落实,重庆市体育局联合教育、编办、人社部门印发了《重庆市大中小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实施方案》等文件,并指导19个区县印发了体教融合工作的实施意见。此外,还转化调研成果,根据重庆市人大、市政协建议,开展体教融合和青少年体育专题调研,梳理形成任务分工表,由市政府印发。同时,建立考核制度,印发《区县经济社会发展业绩(体育)考核办法》,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相关指标纳入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业绩考核,将举办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数量设置为考核权重的20%,大赛成绩及后备人才输送设置为考核权重的30%。

其次,围绕改革求变,盘活优质资源。支持帮助学校开展体育教学训练,发挥体育部门优势,助推学校“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深化体校与学校合作共建,探索“新型体校”建设模式,推动学校体育与青少年体育合作共育,全市35所区县体校与学校联办或共建,将运动项目布局到中小学校,实现了学校课余训练与体校专项训练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重庆积极推动社会资源综合运用,发动高校、企业、协会、俱乐部多元主体,共建多个项目的高水平运动队。

此外,重庆还推动共办互享,融合赛事活动。一是稳步推进青少年重点赛事改革。与教育部门联合制定实施大中小学生(青少年)赛事活动计划,共同开展篮球、田径等重点项目青少年赛事改革,积极推动学生(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的项目设定、赛事组织、组别设置等融合。二是广泛开展“奔跑吧·少年”赛事活动。联合教育部门共同组织川渝、成渝和市级青少年比赛、幼儿体育大会、社区亲子运动会等赛事活动。三是积极组织学生(青少年)体育交流。抓住举办第九届中俄青少年运动会契机,组织中俄代表团运动员进中小学校开展特色文体活动,进行人文交流,受到了两国青少年的热烈欢迎。

未来,重庆市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狠抓工作落实,在新的起点上努力深化体教融合,为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不懈努力。(本文作者系张欣(重庆市体育局副局长))(转自10月24日《中国体育报》07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