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交出体教融合时代答卷——体育总局青少司中央媒体青少年体育线上走基层活动(内蒙古站)举行





内蒙古体育系统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赛事为切入点、以学校为着力点、以健康为落脚点,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从体教融合、体校改革、足球改革、传统体育运动发展上着力,取得了可喜成果。作为“十四冬”举办地,内蒙古具有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优势,在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做好普及的同时,紧抓梯队建设,推动冰雪运动走进校园、融入校园,让更多儿童青少年玩冰乐雪。

日前,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组织开展了2022年中央媒体青少年体育线上走基层活动(内蒙古站),通过创新的线上采访形式,搭建中央主流媒体与内蒙古代表交流的平台,共话内蒙古青少年体育的精彩故事。

呼伦贝尔市以“十四冬”为契机 大力夯实冰雪人才基础

近年来,以“十四冬”为契机,呼伦贝尔高度重视冰雪运动的推广普及,不断建设完善冰雪运动基础设施,大力夯实冰雪人才培养培训基础,取得了显著效果。

完善冬季项目人才培养体系

呼伦贝尔市体育局副局长、二级调研员史菊花表示,一直以来,呼伦贝尔市高度重视冬季项目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在具体做法上,一是抓基础促普及。坚持“以活动促普及、以竞赛促发展”,每年开展各类青少年冰雪赛事活动30多项,同时坚持开展冬季那达慕、冰雪节、冰雪嘉年华等冬季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为普及冰雪体育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抓场地强保障。着力抓好冰雪场馆设施建设,牙克石市凤凰山滑雪场、扎兰屯金龙山滑雪场、海拉尔东山滑雪场、满洲里室内滑雪场、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此外,呼伦贝尔市每年通过体彩公益金补助的形式,支持各旗市区在学校、公园、广场等浇筑简易滑冰场,为发展冰雪运动提供了保障。三是抓队伍谋布局。在内蒙古冰雪运动学校及有关旗市区先后组建了青少年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越野滑雪、冬季两项、冰球、花样滑冰等多支队伍,各项目队积极开展比赛训练,逐渐形成了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

同时,呼伦贝尔市还一方面切实抓好各冬季项目专业队和各旗市区冬季项目队伍的训练工作,提高竞技水平。另一方面加大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冬季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及冬季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创建和管理力度,培养和输送优秀冰雪运动后备人才。

目前,呼伦贝尔市正有序推动“十四冬”举办工作,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体系。史菊花表示,呼伦贝尔市希望通过积极承办国家和自治区级冰雪赛事、举办全市冬季运动会和冰雪运动单项比赛等,推动冰雪运动发展,推动更多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让冰雪运动成为呼伦贝尔市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和冬季全民健身的重要活动。

全面开展冰雪运动进校园

加强学校冰雪活动也是近年来呼伦贝尔市一直坚持推进的工作之一。史菊花说:“目前,呼伦贝尔市已全面开展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并坚持将冰雪运动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坚持开展全市中小学生冬季运动会、百万青少年上冰雪、青少年冬令营等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小手教大手’等方式,带动全社会参与冰雪运动。同时在各高校积极开展冬季冰雪课程、‘冰雪进班级’宣讲等活动,训练、选拔优秀学生组建运动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冰雪运动赛事。”

在一系列政策的加持下,冰雪活动在呼伦贝尔的校园中遍地开花。在海拉尔,各校努力克服地域严寒、资金短缺、专业浇筑设备缺乏、专业师资队伍不足等困难,在校园冰场浇筑、冰雪运动项目教学、冰雪活动开展方面持续发力。各校体育教师努力实现非冰雪专业向冰雪专业的“就地转化”,保证冰雪运动进校园不断前行。“双减”政策出台后,当地教育局还将阳光体育活动与百万青少年冰上运动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冬季体育课的内容和方法,开发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冰雪体育课程,并将冰雪活动纳入到学校的课后服务中。同时,继续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冰雪运动,激发学生对冰雪运动的热情,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海拉尔冰雪运动蓬勃发展。

不仅在海拉尔,随着又一个冬季的到来,呼伦贝尔市各地的学校都积极鼓励中小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冰雪运动中了解冰雪运动知识,掌握冰雪运动技能,在冰雪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鄂尔多斯市以改革促发展 青少年足球跃上新台阶

在今年举办的第一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上,鄂尔多斯市共有4支队伍参赛,其中U13队发挥出色,历史性地进入全国16强。截至目前,鄂尔多斯市注册球员947人,注册俱乐部20家,会员协会8家,青少年赛事参与人数达2万余人。鄂尔多斯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赵小龙表示,发展群众足球和推动体教融合是取得这一成绩的关键。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深入推进足球运动改革发展,制定《鄂尔多斯市“十四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规划》《鄂尔多斯市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确立了以青少年足球为基石,社会足球全覆盖、足球文化深入发展的指导方针,结合地域特点,不断夯实基础,健全青训体系,完备竞赛体系,广泛开展赛事活动,逐步由足球改革发展落后盟市迈入内蒙古自治区前列。

为了让每一个热爱足球的孩子都有一方施展舞台,鄂尔多斯市积极推动建立多元化足球竞赛体系,加大力度培养教练员、裁判员,各旗区广泛开展青少年足球赛事活动。“市长杯”四级联赛覆盖了全市各学校,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开展的周末联赛,让青少年足球的参与度更加广泛,让足球后备人才的选拔路径更加通畅。为了打好足球基础,鄂尔多斯市在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中率先成立幼儿足球工作委员会,自主编写幼儿足球游戏教材一套三册,并在全区范围内推行。截至目前,鄂尔多斯市共有115所幼儿园被命名为国家级、自治区级足球特色幼儿园,当地还设立了旗区“娜荷芽杯”足球比赛,参与幼儿园数达117所,形成了园长重视、幼儿参与、家长支持的良好氛围。

为了在青少年身边建立充满激情和富有挑战性的足球团队,鄂尔多斯市还大力发展社会组织。鄂尔多斯市已经有各级各类专业足球俱乐部近100家。“我们积极倡导更多儿童青少年加入到足球团队中,不仅要通过足球训练强化青少年身体素质,更要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品质。”赵小龙说,“足球运动是一个集体项目,要求身体素质过硬的同时,还需要行动迅速、思维敏捷、视野开阔。7岁以下的儿童参加足球运动,还有助于智力发展。通过观察鄂尔多斯市参与足球运动的儿童青少年,可以明显感受到,相较于同龄人,这些孩子更自信、更坚强、更勇敢,而且社交能力十足。”

赵小龙表示,未来,鄂尔多斯市还将继续探索具有内蒙古特色的青训模式,搭建“2346”足球发展体系(即2个发展规划、3个发展目标、4大竞赛体系、6大保障体系),按照短期集训、定期集训、长期培养的原则,选拔和组建队伍参加全国青少年联赛和各级青少年U系列赛事,储备足球后备人才。鄂尔多斯市还将坚持以女足青训工作为重点,在全市乃至全自治区范围内联合高校、体校、校园足球示范校,建设多元化的青训点、青训营、青训中心等组织机构,构建贯穿校园足球、社会足球(社会青训机构)、职业足球梯队的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

动员社会力量 传统体育进校园取得丰硕成果

作为内蒙古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射箭在内蒙古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历史,深受青少年喜爱。目前,射箭、搏克、蒙古象棋等特色项目均已列入当地的校本课程,并通过体育进校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建立适合青少年的课程体系

让社会力量走进校园,是内蒙古推动射箭项目体教融合的举措之一。内蒙古鹰眼射箭俱乐部从2016年起,开展射箭项目进校园工作,截至目前,共走进当地15所学校。内蒙古射箭协会副会长、鹰眼射箭俱乐部负责人宇翔表示:“射箭不单单让孩子们学会开弓射箭,还能学到文化知识,提高身体素质。我们在6年时间里共普及青少年达5万多人,从中选拔加入青少年射箭队的队员有1000多人,给市专业队输送青少年梯队人才近100人。”

宇翔介绍,在俱乐部成立初期,他们就重点关注了如何建立适合青少年的课程体系和符合当下青少年体质和学校教育的新课程。通过借鉴学校体育教育的经验及专业队训练的方法技能,成立了俱乐部内部的课程教研团队,完善原有的射箭基础技能并增加新的青少年体能训练课程,研发出适合青少年的射箭课程:新射箭七步法。该课程包含四大板块,射箭文化课程(弓箭的起源、射箭知识、奥运会规则等)、射箭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下肢力量训练、上肢稳定性训练等)、实操专业课(在射箭场馆学习射箭基本动作及十字框架、射箭心态调整等)和赛事课程(经典赛事赏析、奥运会精彩片段学习、校内及校外青少年射箭赛事参与等)。“七步法让青少年启蒙阶段的课程既有专业内容又富有趣味。”宇翔说。

宇翔表示,射箭是一个相对安静且安全的项目,却会对孩子的“外在”和“内在”产生积极影响。“外在”代表孩子的身体,让孩子学会端正身体,稳定躯干,开胸展背。“内在”则是孩子的心态,射箭需要极度专注,分神就无法射箭,练习射箭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呼和浩特市满族小学四年级学生吴睿泰说:“奥运会上射箭选手们拉弓、瞄准、放箭的动作非常流畅,我觉得特别帅气,于是便喜欢上了这项运动。射箭让我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好,也让我在学习时更能集中注意力。”

多方调研让课程更完善

为了更好地开展射箭项目进校园工作,内蒙古射箭协会积极展开多方调研。宇翔表示:“在针对学生群体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儿童青少年对射箭项目有着天生的好奇心,也喜欢射箭的历史故事。通过一步步调整动作和坚持努力,最终射中黄心,孩子们会感到非常喜悦,乐在其中。射箭教练也认为,有些道理在生活中讲解多次,不如一次实际射箭中的纠正来得更直接、容易接受。”

协会还通过与学校、老师和家长沟通,切实了解射箭给学生带来的改变。“学校老师反馈,学习射箭不仅可以促进孩子的身体发育,还能有效提高专注力、抗压能力、做事的条理性和竞争意识。家长们也普遍反映,学习射箭后,孩子在遇到困难时会静下来,抱怨的频率越来越低。写作业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加专注,站姿和坐姿也更加挺拔。”宇翔表示,这些都表明,学习射箭不会影响青少年的课业,反而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身体素质。

在调研和实践基础上,俱乐部也在不断打磨课程体系。宇翔说:“未来我们希望可以继续做好射箭进校园工作,继续创新和完善我们的课程,同时实现自我成长。”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践行体教融合 打造王牌体育课程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一中”)有位明星教练,他叫刘展新,既是电影《夺冠》中助理教练员的饰演者,也是打造一中女子排球队的功臣。在刘展新的带领下,一中女子排球队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便迈入全国中学女子排球队前列,走出校园,走出自治区,迈向全国。

一中女子排球队的成功得益于学校体教融合的发展模式。一直以来,体育课程被当作学校的王牌课程来打造。学校明确提出“阳光学生、幸福教师、和美校园”的办学目标,把培养阳光学生放在首位,校长成为践行“体育育人”“健康第一”理念的第一责任人。学校细致谋划,制定体教融合工作秩序册,将体教融合工作纳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让学校体教融合工作有蓝图、有计划、有步骤、有进度。

为了推进体教融合工作顺利开展,学校专门成立了学生活动管理中心,将体育工作纳入学生活动管理体系,由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保驾护航。2018年年末,学校召开了体艺工作研讨会,为体育工作团队聚智创新、凝心聚力。在研讨会上,全体体育教师从多方面展示、总结、提炼学校体育工作,研究制定了《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体育工作条例》《体育课课堂规范》《课间操规范》《课外活动管理规范》《运动队训练管理规范》《呼市一中体育课堂评价标准》《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体育课程选修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为学校的体教融合和体育教学工作形成了制度引领,指明了方向。

经过多年发展,学校探索出了一条“多样、分层、集中”的体育管理新思路——即体育课程整体打包;实行分层分级的体育走班制教学模式;体育教师去年级化,实行集中管理模式。学校还在每个年级成立了体育班,由体育教练担任班主任,学术委员会、特级名师把关教学,为体育生量身定制导学案、文化课。在一中,体育班学生不仅体育成绩突出,学习成绩也十分优异,近年来,该班学生有近百人被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双一流高校录取。

“这些成绩更好地佐证了体育走班制改革的成功,坚定了我们做下去的决心。”刘展新表示,学校始终坚持“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更大限度地发挥体育教练员的专业优势,提高学校体育业训水平。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学校体育特色和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逐步推进“一校一品”为主的体育模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中打造了以排球为代表的高水平运动队,形成学校体育品牌。从女子排球队建队伊始,学校就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确立了以高水平运动员为龙头,以普及渗透为基础,以体育竞赛为杠杆,以培养团队精神、磨练意志、输出优秀人才为目的的训练宗旨。女排队伍不负众望,迅速发展,成绩斐然,接连斩获内蒙古自治区中学生排球赛、全国中学生排球联赛冠军,并在国际大赛中屡获佳绩。

刘展新介绍,目前学校女排教练团队配置完备,分工合理,由总教练、竞训组教练、体能教练和队医等9人组成。队员采取一体化梯队建设,分为高中组、初中组和小学组,每个组别中都有两到三支梯队,近百名队员。刘展新说:“学校坚持专业和学业双一流建设,体育班的设立,保障了运动员的学习环境,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并且让他们能拥有充足的训练时间。”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排球运动的热爱,学校还创办了“卓远杯”全国女排菁英赛,由中学为东道主邀请各个名牌高校切磋球技,交流经验,同时也为下一步输送培养优秀运动员奠定了坚实基础。(转自12月29日《中国体育报》06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