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青少年手球锦标赛收官
精准的单手肩上传球穿梭赛场,果断的跳起射门划破长空,默契的集体防守固若金汤……将手球“团队协作+战术智慧+身体对抗”的核心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10月8日,2025年北京市青少年手球锦标赛在燕山体育馆落幕。本次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市10个区的近400名运动员同场竞技,其中甲组队伍10支、乙组队伍14支。
手球运动兼具篮球的灵巧与足球的激情,集跑、跳、射等多元技术动作于一体,对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力量与柔韧度均有极高要求。为精准契合项目特点,本次赛事设置男子甲、乙组和女子甲、乙组四个竞赛组别,采用标准竞赛规则,确保赛事的专业性与公平性。在为期4天的赛程中,燕山体育馆内始终气氛热烈,运动员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彰显着手球运动的独特魅力:攻防转换间的瞬息万变扣人心弦,团队配合中的眼神交汇凝聚信任,每一次倒地救球、每一次飞身封拦,都生动诠释了这项运动的热血与激情。
最终大兴区代表队获得男子甲组头名,海淀区和东城区代表队分获二、三名;女子甲组第一名被丰台区代表队摘得,朝阳区和海淀区代表队紧随其后。乙组角逐中,海淀区代表队夺得男子组冠军,西城区和大兴区代表队分列二、三名;女子乙组前三名分别是丰台区代表队、海淀区代表队和朝阳区代表队。
参赛运动员冯浩轩告诉记者,他从初一开始接触手球,这项运动不仅能让他放松身心,更收获了团队配合的快乐。“项目中最重要的是团队协作精神,唯有大家齐心,才能发挥最大实力。”冯浩轩说,“本次参赛我既紧张又兴奋,和众多优秀对手同场竞技是难得的学习机会,不仅提升了我的竞技水平,还让我学会了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冷静。除了成绩,我还收获了珍贵友谊,队友们相互支持鼓励,让我学会更好地沟通协作,提升了团队合作与人际交往能力。”
手球教练李海鸥也表示:“赛事是检验训练成果的‘试金石’,队员们在与不同风格强队交锋中开阔眼界、发现不足,高压下提升临场应变与技术水平,更磨炼了抗压能力与意志品质。”在他看来,手球运动的核心魅力在于团队协作,6名队员需要像一人般思考、行动,“孩子们在运动中学会沟通、分享、信任与担当,这对融入社会至关重要。”谈到锦标赛的发展和手球人才的培养,李海鸥说:“近年来赛事的竞技水平显著提升,各队战术体系更丰富成熟,球员个人技术细腻,身体对抗激烈。我们选材以兴趣为先导,通过游戏、观赛激发热爱,训练中把基本功融入有球游戏和情景对抗,同时注重技术、战术、‘球商’培养,更强调人格素质,要求队员尊重他人、懂得感恩、有责任感,我们希望培养优秀的人,而不仅仅是优秀的运动员。”
赛场上的精彩表现,离不开场下的专业保障。本次赛事配备了经验丰富的裁判团队,他们熟练掌握手球竞赛规则与执裁技巧,精准把控比赛节奏,确保每一次判罚都公正无误。场边的医护人员与志愿者团队同样坚守岗位,及时提供医疗保障与赛事服务,为运动员们创造了安全、有序的竞赛环境。看台上,来自各区县的教练、家长与手球爱好者组成助威团,呐喊声与掌声此起彼伏,这些都成为运动员们奋勇拼搏的坚强后盾。
手球锦标赛的终场哨声响起,手球少年的梦想才刚刚开启。赛事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锦标赛不止是竞技的舞台,更是培育团队精神、锻造坚韧品格的沃土。未来,赛事将持续为北京手球青少年搭建成长阶梯,让更多孩子在传接球的默契中学会协作,在攻防的博弈中收获成长,为首都手球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生生不息的青春力量。
本次赛事由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市体育竞赛管理和国际交流中心、北京市手球运动协会承办。(转自10月14日《中国体育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