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出赛事科技加速度

120台高性能竞技电脑整齐排列,选手们端坐台前,手指在操纵杆与键盘间灵活翻飞,目光紧锁屏幕虚拟航线,构成独特的“数字机场”。日前,第十六届全国青少年模拟飞行锦标赛总决赛在陕西榆林举行,5000余名青少年参加了比赛。

本届总决赛在技术保障和流程优化上亮点频出。赛事总裁判长崔哲说:“120台竞技电脑不仅数量创历届之最,性能也达历史较好水平,从源头避免设备问题干扰选手发挥。”流程上更是便捷高效,“选手轻刷IC卡就能显示个人信息,选好科目即可参赛,大幅节省时间。”崔哲补充道,此前军航和民航选手需在不同屏幕找对应软件,本届比赛将两款软件合二为一,方便快速操作。为保障公平,赛事启用自研全自动评判系统,赛场内外同步出分排名,全程无人工干预,尽显数字化优势。

本届赛事依据年龄、性别和技术阶段,划分出小学男女甲乙组、初高中男女甲乙组共八个组别。赛事副总裁判长杨震介绍:“围绕飞行主题,赛事打造了军事、民用航空两大领域,划分出三大类赛道十几个项目。”

知识类赛道如同航空知识小百科,随机抽取飞机操纵面、飞行仪表等百年飞行常识考判断,全面检验选手的基础功底。

技术类赛道堪称“空中竞技场”,起落航线、航母着舰等10个科目挑战十足。“这些项目能让孩子在三维飞行环境中,培养特殊的思维方式和心理品质。”杨震特别提到新增的军事航空科目,“初教六起落航线考察基础驾驶术,从起飞落地到轨迹建立面面俱到;歼11钻圈特技则考验高速机动下的状态把控,软件监控能让孩子精准找到偏差。”

航空文化赛道的解说口才项目独具魅力。选手要结合航空科技、人物等多学科知识,展现语言表达和现场调动能力,是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

河北廊坊大厂幸福学校高三学生梁子皓在去年国赛中获得Y特技竞速项目冠军。今年赛场,他满怀期待向卫冕发起冲击,“模拟飞行让我自信心大增,每次突破飞行瓶颈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学校领队马纪乾介绍,教学以中国航空运动协会课程和软件为核心,搭配多样竞技活动,让学生寓学于乐。针对初期操作问题,通过强化基础与心理素质训练助学生沉稳应对。参与学生学习态度更积极,目标更明确,思维更敏捷系统,养成“为结果负责”的习惯。“项目的核心价值是让学生在‘安全试错’中收获责任敬畏与成长笃定,这才是支撑未来的‘隐形翅膀’。”马纪乾说。(转自8月14日《中国体育报》06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