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北京轮滑公开赛举办

滑行、绕圈、做造型,场上十几名运动员整齐划一地做出各种优美姿势,流畅地变换队形。第六届北京轮滑公开赛日前在北京体育大学二七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举办,来自全市24家学校、俱乐部的近300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本次比赛设置速度轮滑和花样轮滑队列滑两个大项,参赛运动员以儿童青少年为主。为了让参赛者有更好的参赛体验,本次比赛全面提档升级,场地选择在北京市唯一一家国际标准室内轮滑馆举行,对推进该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我参加了花样轮滑队列滑的比赛,和队友们一起努力获得了冠军,非常开心。学习轮滑让我的平衡能力有所提升,腿部力量也得到增强,我很喜欢这项运动。”来自北京十一中关村科学城学校的王弈萱说。今年三年级的王弈萱已经是一名轮滑“老手”了,“我第一次接触轮滑是在幼儿园,那时候觉得别人滑起来的样子很酷,就和父母说我也想学,但学了一段时间后因为其他原因中断了。最近看到以前一起学习的小伙伴已经熟练掌握很多技术动作,所以想继续学习,每周日会跟着教练上课,平时自己练习。希望能尽快掌握新技能,滑得像他们一样潇洒。”

冰嬉大典活化组教练张哲说,参加队列滑的队员们都很优秀和努力,在场上团结合作、步调一致。“孩子们的年龄和身高差距比较大,很多孩子和轮滑结缘都是源于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和特色体育课,从一开始跌跌撞撞站不稳,到慢慢可以完成正滑、倒滑等简单动作,再到大家可以合作完成队列滑表演,非常棒。”

近年来,轮滑运动在北京市发展迅速,尤其受到青少年的喜爱,对于青少年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的培养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北京奥胜成利轮滑俱乐部总教练殷辰说:“北京冬奥会后,很多青少年儿童报名学习轮滑。除了速度轮滑外,轮滑对场地的要求不高,局限性也小,现在北京有很多俱乐部建了自己的场地,整体的教学环境比之前在室外公园、广场要专业很多,对学生技术的提升也有益处。”

在殷辰看来,轮滑是一项全身运动,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身体协调性、平衡性,提高爆发力。“现在孩子营养比较好,很多孩子个头很高,但身体协调性较差,也有一些感统失调的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仅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得到提高,还获得了不错的成绩,这对他们而言是成长与飞跃。”

轮滑运动不仅是一项考验力量和速度的体育项目,也是智慧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北京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项目负责人毛书汉表示,希望通过这次比赛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这项运动。“本次比赛给轮滑青少年爱好者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技术,对孩子们以后的运动发展也有帮助。”目前轮滑在北京的发展势头很好,它对场地和年龄要求较低,便于大家参与其中和俱乐部组织开展活动。“轮滑在北京遍地开花,我们可以看到在公园、在街头,甚至在商区,都会有一些小型的轮滑俱乐部在开展活动。”

毛书汉说,轮滑是一项老少皆宜且非常适合全民健身开展的项目。轮滑运动与冰雪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后冬奥时代巩固冰雪运动发展的大背景下,着力推进“轮转冰”和“冰轮融合”是有效促进青少年冰雪运动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次比赛由北京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丰台区体育局主办,北京市冰上轮滑运动协会、北京体育大学二七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承办。(转自7月30日《中国体育报》07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