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要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武汉体育学院教授柳鸣毅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科教兴国、文化自信、寄语青年等方面的内容均与青少年体育密切相关,我们要坚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过程中,体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发挥重要作用。对体育事业而言,未来也要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要积极把体育教育融入德育智育,在体教融合方面与教育部门协同发展,做好在新课标中课外体育活动的相关工作。

报告提出“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柳鸣毅认为,青少年体育是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的基础。青少年是全民健身中的特殊人群,在新修订的体育法中,将“学校体育”更名为“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可以看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是建成体育强国的核心一环,要切实保障青少年体育权利,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在开展青少年体育工作中不仅需要用全民健身的政策服务好青少年体育,还要关注青少年体育的特殊性,要遵循青少年体育参与目标、人群、运动项目、能力成长周期及体育参与规律。

柳鸣毅认为,青少年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从竞技体育运动员的成长过程看,儿童青少年是启蒙期,他们是在青少年时期作为有潜力、有发展、有意愿参加竞技体育的青少年被选拔出来,经过培养,最终成为精英体育后备人才,相比较而言,这类青少年的生活、教育和得到的保障均有别于普通中小学生。由此,要从体育强国的角度,谋划和落实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选拔、训练、竞赛、文化教育、管理等各项工作。要在目前发展的基础上,围绕体育促进青少年健康和后备人才双向目标,谋划青少年体育中国式现代化路径。要让广大青少年可以通过我国现有学校体育、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各级各类体校参与体育来促进健康,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养。同时还要针对少部分有运动潜力的青少年,为他们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和系统的运动训练提供良好环境。

柳鸣毅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未来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首先,从法治层面,新修订的体育法对于青少年体育管理部门和从业人员提出新要求,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更加全面地开展青少年体育工作,提高执法遵法的意识和能力。其次,从政策体系的构建来说,青少年跨域政策制定和执行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再次,从整个社会氛围看,要抓紧构建“家校社”一体化的体育健康促进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新格局,不断拓展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阵地。

柳鸣毅认为,党和国家对于青少年体育工作高度重视,统揽全局,体育教育等部门统筹协调,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都为未来开展青少年体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青少年体育发展必将再上新台阶。(转自10月20日《中国体育报》03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