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之星闪耀赛场——举办全年龄段青年少年锦标赛 从小选手表现看到中国体操希望
2022年全国青年体操锦标赛暨全国青年体操U系列锦标赛、全国少年体操U系列锦标赛先后在山东德州、湖南长沙举办,比赛中作为体操项目未来之星的青少年选手们惊艳亮相,体操项目实现了全面加强后备人才培养的目的,对于中国竞技体操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近日在湖南长沙举行的全国少年体操U系列锦标赛,是全国最高水平、最高规格的少年体操赛事,是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优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奥运希望之星的重要比赛,参赛人员为9至12岁的男、女高水平少年体操运动员。
“小选手们在练习过程中,他们的节奏、神态,做动作中脚尖、膝盖等细节的处理,让我眼前一亮,他们通过比赛展现了自己的专业水准。感谢培养年轻运动员的基层教练们,付出了很多心血和劳动,你们是中国体操的塔基。”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缪仲一表示,看到小选手们的表现,感到中国体操大有希望。中国体操将珍惜人才,加强后备人才培养,提早启动洛杉矶奥运会备战选材工作。“我们要特别珍惜基层教练的努力,特别爱护年轻运动员。每一位裁判都要秉公执法,因为裁判的执裁是对所有基层教练员执教心血的肯定,更是对每一位运动员运动生命的判断。这次比赛的10岁组女选手中,有望诞生6年后登上洛杉矶奥运会赛场去拼搏、为国争光的选手,未来的奥运冠军就有可能从这些孩子中产生。我们要抓住有限的时间,珍惜中国体操的每一个人才。”缪仲一说。
受到疫情影响,自2019年后全国青年体操锦标赛停摆了近3年。上月在德州举办的2022年全国青年体操锦标赛暨全国青年体操U系列锦标赛,作为疫情背景下体操项目在巴黎新周期、新规则下的第一个国内比赛,有着特殊意义。“孩子们很久没有比赛了,这次全青赛的锻炼机会对他们太重要了。”全青赛高级裁判组组长、奥运冠军黄旭认为比赛对青年选手的锻炼价值很大,也是训练的一面镜子。“男子U14组别的选手,可能在疫情后就没有过参加比赛的机会,在这个年龄段欠缺比赛机会对他们影响较大,因为训练水平的提高、目标设定等等都需要比赛来体现。”
为了以竞赛为杠杆,从青少年选手就开始“补短板强优势”,本次全青赛还精心设计了不少“特定规则”,一些赛事改革创新的举措也有了成效。首先是在中国女子体操“短板”项目跳马上,要求所有年龄段所有选手必须完成两跳,比赛成绩带入到团体、全能排名。其次,对青少年选手的全能水平提出了更多要求,并鼓励女选手积极发展难度。另外,为了提高技术规范性,全青赛近年来增设了“长蹦床”项目比赛,帮助青少年运动员提高技术规范性的同时发展难度、培养空中转体概念和防止伤病。(转自8月26日《中国体育报》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