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全面推动“游泳进课堂”

为深入推进体教融合,贵州省遵义市教育体育局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教育资源和体育资源融合发展优势,率先在全省广泛开展“游泳进课堂”工作,通过有效措施,加强游泳安全教育,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自救自护技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截至目前,全市9个县(市、区)30余所学校8000余名学生正在接受或已结束培训。

统一组织 强力推动

为更好地推动“游泳进课堂”工作,遵义市将该项工作写入市政府办印发的《遵义市创建体教融合示范市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整体推进部署;市教育体育局印发《关于广泛开展中小学校“游泳进课堂”工作的通知》,提出工作开展要求;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结合工作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具体实施方案。

统筹资源 凝聚合力

整合场馆资源,各县(市、区)做好游泳场馆资源统计,解决好“有馆授课”的问题,采取体彩公益金“免低开资金”支持、社会捐助、场馆减免或纳入课后服务等多种方式,突出社会公益性,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整合教练资源,充分调度辖区内具有教练员、救生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资质的专业师资力量参与到“游泳进课堂”教学工作中,强化体育人的使命担当和社会责任感,凝聚强大合力。各地结合实际,由教育体育局统筹分配各学校与各场馆的合作规划,由试点向普及,逐步扩大“游泳进课堂”受益学生覆盖面,并统一制定规范的游泳课程方案和教学计划,采取集中授课形式,在相应的时段,完成10次游泳课,每次90分钟,每次课分别为一节体育课和一节活动课,合计两个课时。并围绕教学目标逐步完善游泳课教学评价体系,从参与态度、掌握游泳技能、身心健康等方面进行测评反馈,确保上课学生学会、学好至少一种泳姿技能。

建立机制 强化联动

遵义市各县(市、区)政府成立专题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教体、宣传、发改、卫健、公安、消防等部门分工,周密部署,责任到人,各司其职,以统筹兼顾之谋、科学精准之策、担当实干之风,抓好“游泳进课堂”工作的落实,不断推进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开展。同时广泛宣传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游泳进课堂”工作,每节游泳课都有男女各2名家长志愿者,协助班主任、跟岗教师参与学生安全管理,家校联动为孩子共筑防溺水的安全之墙。

“游泳进课堂”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磨炼学生意志,彰显“以体育人”的功能,还是遵义市发现和培养游泳竞技人才、后备人才的重要举措。遵义市在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遵义师院附属实验学校两所示范性高中开展游泳项目高水平运动员基地学校建设,每年给予4-8名自主招生名额;结合“1+N”体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建立游泳项目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初中6所、小学10所。同时制定《遵义市优秀学生运动员升学管理暂行办法》,打通小学、中学、高中优秀体育人才升学通道,形成以高中为龙头的“学段无缝衔接”的游泳后备人才选材培养体系。(转自5月26日《中国体育报》06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