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南山区校园足球联赛发展情况调查
2015-2016年深圳市南山区校园足球锦标赛于近日收官,育才二中夺得中学组冠军,小学女子组冠军花落南外集团。小学男子甲组、乙组共有4支队伍拿到本年度南山校园足球联赛入场券,与上一年度小学甲、乙组前四名会师。12支队伍将会在代表着南山区最高水平的校园足球联赛中一决胜负。
本次南山区中小学校园足球锦标赛由南山区教育局、南山区文体局主办,3月9日正式开打,比赛采用循环积分赛制,赢一场3分,打平1分,输球0分。循环赛打完按积分排名次,本次比赛初中组共有6支队伍参赛,育才二中以绝对优势夺冠,北师大南山附属中学获得亚军,松坪学校位列第三。
比赛 今年校园赛制革新升级
和往年相比,今年南山校园足球赛制有所变化革新,依据队伍水平和实力分层级,更精细化,在联赛开打前设立校园锦标赛,上一年度小学男子甲组、乙组前四名的队伍直接获得联赛资格,不必参加锦标赛。获得本次锦标赛小学男子甲组、乙组前两名的队伍将获得联赛参赛资格。锦标赛甲组共有10个队参赛,乙组12个队,经过先小组后淘汰的方式,甲组前两名为南山二外和北大附中南山分校小学部,乙组前两名分别是育才二小和南山二外。而8支提前获得联赛资格的队伍分别是育才一小(甲、乙两队)、南外教育集团(甲、乙两队)、南油小学(甲、乙两队)、南实教育集团麒麟小学、学府小学。
共有17所学校30支队伍参加了本次足球锦标赛,队伍较去年有所增加。从12年前启动校园足球联赛到如今分层竞赛,发展到现在形成的小学男子甲组 (五六年级)、乙组(三四年级)、小学女子组和初中组。南山校园足球小学阶段竞赛水平越来越高,普及越来越广,但初中组多年来仅育才二中一枝独秀,更为遗憾的是,比赛不见高中队的踪影,再次暴露出南山校园足球后继衔接乏力的问题。区教育局体卫艺室主任邱裕良坦言,前几年高中还有队伍参赛,近年来高中组队的积极性越来越淡。
遗憾 本土优秀生源严重流失
按照惯例,获得冠军的育才二中将直接参加市级联赛,但该校校长徐尉琦和足球教练腾达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两人焦虑的原因是:球踢得越好,学生被挖角得越厉害。近年来,翠园中学、深圳实验中学、深圳中学直接从南山区小学和初中学校挖走了不少好苗子。
育才一小和育才二中是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早已名声在外,训练和比赛体系成熟科学,育才一小每个年级一个教练,分层训练形成梯队。育才二中是传统强队,多年来始终占据着深圳市校园联赛初中组的霸主地位。前几年小学与初中衔接得较为紧密,但因为优秀球员初中以上的后续衔接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近年来本土培育的优秀生源严重流失的问题日益严重。
徐尉琦认为,未能衔接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区内高中衔接的态度不明朗;二是场地受到限制,区内目前拥有标准足球场的仅有南头中学;三是教练资源的整合。他呼吁南山区对于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发展应尽快做好顶层设计,比如在高中的招生中设立特殊指标。
出路 南外拟推动校园四级联赛
有着集团化办学优势的南山外国语学校 (集团)已在考虑校园足球发展的整体谋篇布局。据南外校园足球总教练邓展望透露,南外教育集团计划本学期建立全国首家校园四级联赛制度,贯穿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通过完善校园内部的足球竞赛体系,真正促进校园足球全面普及。
发展青少年足球,没有根基、没有普及,很难形成 “气候”。南外教育集团于2009年开展校园足球普及工作,经过几年发展,学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周一节足球课,班班有球队,校队则分年龄细化组别,设有小学男子甲组、小学男子乙组,小学女子组、初中组,在此基础上分别向下向上延伸,将资源、理念扩展渗透到整个集团范围。
今年南外科苑小学与深圳湾足球中心合作组建了校队,幼儿园足球队已成立,大冲学校和滨海高中的足球校队正在组建之中,随着本年度新高中的启用,也将拥有自己的标准足球场;师资方面,本学期由教育部委任到南外的荷兰籍足球教练RAFAEL·CRUZ已正式到位,他是欧足联的A级青年教练员,目前参与南外的足球训练、足球课和教练员培训工作。
教育部两年前就已在大力推行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一些省市区域则在积极构建自己的四级联赛模式,比如通过构建班级联赛、校级联赛、区级联赛、市级联赛的模式形成稳定规范的赛制,四级联赛真正目的是总能有一款联赛适合不同技术水平的孩子参与,让每一个热爱足球的孩子都能有上赛场的真切而快乐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