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山东省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济南召开

  2016年山东省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日前在济南召开。会议总结了山东省“十二五”期间青少年体育工作,对“十三五”和2016年青少年体育工作进行了部署。山东省体育局副局长隋拥军出席会议并讲话。
    “十二五”期间,山东省体育、教育、共青团、财政、卫计委等部门密切配合,实施了多项开创性工作,共同推动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提高。2011年,省体育局、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启动了“中小学体育联赛”。经过5年的发展,联赛规模扩大发展到7个大项,省级联赛参赛规模达到6000多人,市级联赛规模达到5万人。2014年开始试点启动游泳普及活动和超体重学生“健康夏令营”活动,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方式,目前已在全省展开。全省青少年体育训练得到巩固和加强,37所体校被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数量位列全国第一,省级单项后备人才基地达到128个。加大对基层体校建设扶持力度,引导多个市、县新建、改建、扩建了体校,共扶持基层体校建设项目70多个,全省各级体校办学设施条件走在全国前列。同时,严格落实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从2012年开始推行赛前文化考试和运动员入队文化考试,目前已实现全覆盖。
    2016年,山东省将继续抓好青少年体育竞赛工作,深入推进赛事管理改革;抓好青少年体育训练工作,推进后备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继续深化部门联合,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深入贯彻国发23号文件,进一步强化运动员文化教育;大力推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和管理。
    “十三五”期间,山东省将以提高青少年体质为根本目的,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合和顶层设计,推进赛制改革,释放竞赛活力,促进培养方式转变,构建青训新体系,到2020年山东省将建立较为完善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起社会参与、层层选拔、赛制科学的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形成多元化的青少年训练格局,选材、训练更加科学,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规模和水平继续保持全国前列;拥有健全的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建立起完善的青少年健康体质监测、监督和管理体制,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全省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