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开足开好体育课 探索发展新样态
秋季学期开始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印发了促进中小学生体质强健的《内蒙古自治区促进中小学生体质强健十条措施》(以下简称“十条措施”),包含确保体育活动时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优化大课间体育活动等内容。在“十条措施”推动下,新学期开学近一个月,内蒙古各地校园内,体育课有了新变化。
当清晨的阳光洒进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民族实验小学的操场,六年级的孟阿腾完成一次漂亮的射门后,队友的欢呼响彻校园。练习曲棍球两年的孟阿腾今年刚随队夺得全国U12男子组冠军,他介绍:“现在我们每周有两节曲棍球课,再加上体育课,更开心了。”一旁的教练苏军补充道:“全市中小学都把曲棍球纳入课程,光我们学校就有130多个孩子加入社团。”目前,呼伦贝尔的曲棍球校际联赛有超过5000人次参与,当地“周周有训练、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赛事”的氛围让更多孩子找到自己的赛场。
走进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第四小学的阳光体育大课间,二十四节气大转盘、安全知识飞行棋、拼音识读接力赛、传统游戏对对碰等让师生们充分舒展筋骨、放松身心。学校德育副校长聂可介绍,新学期开学后,全校征集了300余幅由师生们集体设计的地面游戏与绘制内容,最终有38幅设计稿落地实施。“我们希望让学生实现‘自己的大课间自己做主’,提高孩子们大课间的参与度。游戏内容结合体育锻炼、传统文化、课本知识、生活常识,让孩子们既能感觉到乐趣,又增强了体魄。”对此,学生高若涵说:“每次踢毽子的时候全班都当拉拉队,老师还加入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我们玩得不亦乐乎。所有游戏一周一轮换,每周的大课间都可以玩出新花样。”
“今年,全区各级各类中小学在探索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新模式,形式上既注重‘三大球’和田径、冰雪、曲棍球运动的普及提高,又充分挖掘中华传统体育类和新兴体育类运动项目,还灵活开展了跳绳、武术、旱地冰壶、轮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力争2025年全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达到40%以上,2026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达到45%以上。”(转自9月25日《中国体育报》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