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运动氛围日益浓厚 锻炼从课内延伸到课后
新学期伊始,天津市多所中小学的体育课“悄然升级”:课时增加、项目丰富、形式创新……课堂上老师更加注重个性化指导,根据学生的体能差异制定训练计划;课后,很多学校还通过举办运动打卡等活动,让锻炼成为学生的日常习惯。新学期体育课的这些变化,不仅让校园的运动氛围日益浓厚,也让学生们在运动中收获健康、快乐与成长。
在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记者看到,操场上足球、排球、跳绳等活动同时进行,学生们分组参与不同项目。操场一侧,低年级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热身运动,动作认真而整齐;另一侧,高年级学生正在进行足球小组对抗赛,奔跑、传球、射门,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与激情。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学期体育课不仅要和孩子“天天见”,还要让孩子们玩出新花样——学校在常规体育课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体育延展课,既有足球、排球、武术等传统项目,也引入了橄榄球、匹克球等新兴项目,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不同类型的运动,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经过近一个月的体验,孩子们的感受很多。岳阳道小学学生李依依说,多样化的体育项目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增强了自己的团队精神和自信心。“以前上体育课,我总是怕自己做得不好,不敢积极参与。但现在有了更多选择,我发现自己在一些项目上还挺有优势的,这让我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她的话道出了不少学生的心声。在新的体育课模式下,学生们不再是被动接受训练,而是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
除了课堂上的创新,天津许多中小学还将体育活动延伸到课后和周末。有的学校还推出了课后打卡活动,鼓励学生每天坚持锻。天津五十中学学生家长孙健就对课后体育活动表示了赞同:“课后体育活动丰富了运动内容、创新了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还能充实他们的课余生活,以体育带动‘德智美劳’全面发展。这也是推动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转自9月25日《中国体育报》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