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助力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常州市体育局把开展主题教育与推进体育工作实际相结合,坚持学以致用,让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推进现代化体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去年初,江苏省体育局党组立项《发挥先锋作用,提升三大球“名校办名队”质效》书记项目,主题教育期间,党组书记带队开展“名校办名队”专题调研10次,调研各项目发展状况,促进常州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

在第19届亚运会上,常州运动员取得5金1银2铜的好成绩,金牌榜并列全省第二。这份高分“亚运答卷”,是常州体育人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推动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突破。

总结经验,第一,深化体教融合,夯实体育人才选育基础。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06所、国家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6所。与全市近30所幼儿园、小学合作开展“冠军教练进校园”活动,结合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兴趣班、体验课及体育比赛等多种形式,开设快乐体操、体适能等课程。大力推进“名校办名队”建设,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对篮球、足球等重点项目实行优秀运动员直通车培养计划,全市共有篮球、排球、足球等11个项目办在学校,占该市项目总数的1/3,布点校包括局前街小学等20多所学校。第二,推进多元办队,筑牢竞技体育发展根基。结合“训练规模小、教练编制少”的特点,大力实施项目发展改革创新,重点推进多元办队,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人才培养效益。持续抓好省市联办,建立科学、合理、统一的教练员选聘和运动员选拔,及运动队管理等制度和科学的考评办法。充分发挥社会资本、企业、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培训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各种社会力量办体育的优势,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业余训练的培养模式。第三,聚焦科技助力,构筑竞技体育保障体系。围绕田径、游泳、球类等传统优势项目,专门成立7个训科医教服一体化工作组,不断提升项目科学训练水平。工作组每周安排科研、医务人员及后勤服务人员对所负责项目的运动员进行常规身体机能监测和日常巡诊,并对项目训练器材设备、伙食等进行检查。针对重点运动员特别是有发展潜力的运动员开具个性化“处方”,以保证竞技水平。(转自1月10日《中国体育报》05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