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借赛拓宽校园特色冰雪项目
在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新桥小学,越野滑雪队的小队员们全副武装,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滑轮旱地滑行练习。“我们结合实际情况,春、夏、秋季在学校操场以滑轮项目为辅助练习,冬季利用东山滑雪场等场地进行越野滑雪训练。”教练张强介绍说。
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新桥小学为进一步拓宽学校冰雪特色项目运动,完善学校冰雪运动项目内容构建,在2020年开展越野滑雪运动项目,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积极响应。据副校长褚荣剑介绍,越野滑雪、滑轮作为特色课程,率先在四年级开展,并逐步向全校普及。
呼伦贝尔作为“十四冬”主办城市,在北京冬奥会带动的冰雪热潮以及“十四冬”的筹办过程中,青少年冰雪运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所有中小学校均开设冰雪体育课,积极推进速度滑冰、滑雪和冰球运动。在全市冰雪运动基础较好的海拉尔区、牙克石市、扎兰屯市等5个旗市区的8所普通高中,推出冰雪运动项目招生计划,逐年增加冰雪运动特长生招生人数,储备后备人才,提升竞技水平。
“每年教育局和体育局会共同出资1000万专门用于培养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的支出,还为每位在8小时之外为学生提供冰雪运动培训的中小学老师每月补贴1000元。”呼伦贝尔市体育局竞赛训练科科长薛杨介绍说,专款、专项、专人、专用,呼伦贝尔市高度重视冰雪项目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铁路第一中学拥有自治区普通高中范围内唯一的15至18周岁冰球队,学校通过积极组织社会比赛,让球队参加更多实战化训练,通过以赛代练、赛训结合,提高队员实战水平。
“十四冬”不仅让优秀的青年运动员有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今年夏天率先进行的“十四冬”男子冰球(公开组)比赛更是让这里的冰球少年们一睹高手风采。“作为呼伦贝尔人,对举办‘十四冬’这样高级别的赛事感到自豪,也让我和队友们有机会看到高水平运动员的切磋和较量,有更强的动力去训练。”冰球小将齐英博说。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连续举办了10届全市中小学生冬季运动会,比赛分为冰雪多样化竞赛和速度滑冰两大项,深受中小学生的欢迎,每一届冬运会参加人数均在千人以上。此外,牙克石凤凰山滑雪场、扎兰屯金龙山滑雪场、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等“十四冬”竞赛场馆,也将用于开展青少年冰雪活动。
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充分发挥场地优势,在服务大型赛事以及为专业运动队提供训练外,每月定时向公众免费开放,鼓励群众参与冰雪运动,让场馆成为发展群众冰雪运动和青少年冰雪运动的重要阵地。据副主任塔娜介绍,从2020年开始,中心与呼伦贝尔市教育局联合,连续三年开展冰雪公开课和研学交流活动,海拉尔区和陈巴尔虎地区的十几所小学3800余人参与,学生们在专业教练员的指导下体验了冰上运动。
据呼伦贝尔市体育局竞赛训练科科长薛杨透露,未来呼伦贝尔市还将有一系列举措,继续加大冰雪运动在青少年中的推广力度。一是巩固发展速滑、短道速滑、越野滑雪、冬季两项等基础较好的项目之外,兼顾发展单双板滑雪、雪上技巧、冰球、冰壶等项目,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抓好专业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二是加大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冬季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及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创建力度,培养和输送优秀冰雪运动人才。三是积极推动全市各中小学开设冰雪运动课,鼓励引导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经常举办冬令营等赛事活动。四是加大本土冰雪运动教练员的培养,同时引进高水平教练员,不断提升教练员队伍整体水平。五是选拔培养一批优秀的冰雪运动裁判员,为承办全国冬运会提供服务,同时选拔和建设冰雪运动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指导全民健身滑冰、滑雪方面的作用,带动全民参与冰雪运动。六是建立和完善冰雪运动人才直通车升学机制,不断充实和壮大项目队伍。以活动促普及、以竞赛促发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共同推动青少年冰雪运动的普及和竞技水平的提高。(转自12月1日《中国体育报》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