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首届青少年体育大会经验交流 孝感市晒书台小学:阳光体育彰显特色
编者按
2023年3月8日至10日,首届湖北省青少年体育大会在枝江举行。湖北体育官微编发部分大会交流发言,以期凝聚智慧、形成合力,把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转化为走深体教融合、走实“61530”行动的具体思路和工作举措,共同探索湖北体教融合和体校建设发展特色之路。
阳光体育彰特色 体教融合育新苗
孝感市晒书台小学位于董永故里槐荫河畔,2014年由孝感市政府投资兴建,2016年正式投入使用,期间经历一校两区管理、独立办学、集团化办学三个阶段。学校现有学生3266人,教师150人,专职体育教师13人。
建校以来,学校坚持“以书养德、以体健身、以艺育心”的育人理念,积极探索体教融合实践,以体载德、以体增智、以体育美,以体促劳,通过体育训练、体育竞赛、健康促进三大体系融合实施,探索“家庭、学校、社团、俱乐部”四方共育机制,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学校体育特色不断彰显,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转变观念 明确健康育人目标
自建校以来,学校启动了“青少年健康管理”项目,每学期对全校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和体质监测,通过健康监测数据分析,发现学生中“小眼镜、小胖墩、小豆芽、小焦虑”的现象较为突出,学生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为了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通过开展“双减大政策”宣讲、“健康大讲堂”引导、“活动开放日”展示等多种形式,帮助教师、学生、家长转变育人观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以生为本 构建体育课程体系
“体育是最好的教育,操场是最好的课堂”。随着“双减”落地,素质教育迎来了政策红利期。学校在“全员体育”上下功夫,纵向把握小学生低中高三学段成长的关键进阶期,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打造坚实的体能基础;横向围绕国家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要求的“1”,严格开齐开足体育课和心理健康课程,保证所有学生都能正常参加体育活动,并努力让儿童在体育课程中找到自己的专属“X”。“1+X课程”的构建,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会了1-2项运动技能。
内外联动 打造双向互补师资
为了广纳优秀体育人才,学校与社会体育俱乐部、体校深度合作,建立专业教练与本校体育教师结对工程,打好“内培+外引”的组合拳,两支队伍“双向互补”,技术水平带动教育性结合共生模式,打造了一支具备“通识、专业、开放”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赋能学校体育发展。
一是打造校内优秀教师团队。严把校内师资准入关。13名专职体育教师均毕业于高等院校体育专业,体育技能上一专多能。同时学校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国际、国内培训、访学、竞赛活动,不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二是建立外部资源协同机制。目前,学校外聘原天津市队退役羽毛球运动员杨一、全国啦啦操一级教练员王颖、国家一级退役射箭运动员邵奎月、速滑高级教练、国家一级裁判员高学勤等优质的外源力量,弥补了学校部分体育项目专业性不强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里面就能享受最专业的运动训练。
搭建平台 开展特色体育活动
一是落实阳光课间。学校坚持每天阳光运动一小时,将全员跳绳和课间操等项目纳入阳光大课间活动,积极探索“低段跳小绳,中段跳大绳,高段跳花绳”的特色运动项目,并将全员跳绳测试纳入到学生综合评价中。
二是打造特色社团。学校社团活动的开展是“体教融合”的着力点。我校依托各方优质资源,通过社团宣传、活动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社团体育项目。通过班主任推荐、体育教师初选、项目负责人测试、专业教师试训选拔等机制,选好体育苗子,因材施教。学校已建立了“五球两箭两操一术一道一滑轮”等12个体育项目,共25个体育社团,常训队员已达400余人。
三是加强梯队培养。学校非常重视体育苗子的梯队建设。一是梯度纵向发展,在每个学段都组建队伍,让每个阶段的学生都能接受更加系统、专业的训练,每个阶段的赛事都能有队伍参加。二是梯队横向发展,在同一学段按基础分为兴趣班与提高班,让队员能上能下,不断优化。
四是搭建竞赛平台。为给学生创造技能展示平台,学校每年定期举办春、秋两季运动会,开展体育艺术节活动,打造“校长杯”体育联赛,举行广播操、手势操、眼保健操等评比活动,以赛代练、以赛促练,打造出一批校园体育赛事品牌。疫情期间,学校还打破运动会居家组织的壁垒,发挥“互联网+智慧操场”的作用,利用“天天跳绳”APP,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全员参与的线上运动会,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整合能量 提升体教融合效能
一是常规保障,“校”能量。学校建有标准化室内篮球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射击馆、射箭馆,室外灯光篮球场、足球场,为体教融合提供硬件支持。学校还积极营造体育文化氛围,建造专属运动区,打造体育文化长廊,制作“体育小明星”光荣墙等,让校园充满体育文化气息。
为了推进学校“体教融合”的发展,成立了体教融合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综合协调、组织会议、对外联络、后勤保障、竞赛组织、训练测试、考核管理等工作。学校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积极性。
二是个性发展,“专”能量。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学校积极引进青少年学生体育艺术俱乐部,通过学校普及技能、体育俱乐部个性化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将体育好苗子输送到专业的基地,使学生获得更加系统、专业的训练。
三是协同促进,“家”能量。学校积极探索“家庭、学校、社团、俱乐部”四方共育机制,以“大体育观”统领学校体育发展。学校在建立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委会的基础上。根据家长的职业特点和兴趣爱好,开设家长体育课程,成立了“好爸爸”篮球社团,与教师、学生体育社团互促互进。
彰显特色 体教融合结硕果
深化体教融合,给学校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近年来,学校通过开展体教融合,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体育竞技活动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先后获评全国足球特色学校、湖北省篮球、足球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区级射击、射箭、篮球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学校运动队先后在篮球、乒乓球、足球、啦啦操、跳绳等项目荣获市级以上团体奖项11次,其中市级冠军3次。学生陈子耀、卢昊文高乐轩荣获第十六届运动会青少年篮球赛第二名、第四名,高乐轩获2021年湖北省十项联赛乒乓球总决赛第九名,高乐萱等四名学生获市2020年孝感市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乒乓球比赛亚军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