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首届青少年体育大会经验交流 襄阳市襄州区:创特色、筑基础、促融合

编者按

2023年3月8日至10日,首届湖北省青少年体育大会在枝江举行。湖北体育官微编发部分大会交流发言,以期凝聚智慧、形成合力,把各地好的经验和做法转化为走深体教融合、走实“61530”行动的具体思路和工作举措,共同探索湖北体教融合和体校建设发展特色之路。

创特色、筑基础、促融合 襄州大力推动体教融合示范区试点建设

襄阳市襄州区辖2个街道、11个镇,363个村,52个社区,85万人口。现有学校91所,学生89025名,专职体育教师149人,兼职体育教师211人。2019年机构改革后体育职能从原教体局划转至区文旅局。四年来,实现了教育体育紧密配合,群众体育竞技体育齐头并进。2020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2017—2020年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19—2022年获得国家级青少年比赛金牌2枚、铜牌2枚;省级比赛获得106金67银85铜。在第十六届省运会上已获得20金21银11铜。

突出重视与支持  高位推动工作

襄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体教融合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调研,亲自安排部署体教融合工作,始终把深化体教融合作为建设体育强区的重点工作来抓。为加快建设体育强区、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发展,区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区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襄州区体教融合实施方案》,明晰体教融合推进路径,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大力支持的工作格局,体教融合工作成效显著。



突出内容与质量  创建特色学校

依据《襄州区体教融合实施方案》路径,围绕“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模式,从组织机构、项目布局、人员配备、经费保障、场地建设、绩效考核、安全责任、加分项等维度,明确评定标准、管理细则、竞赛体系、经费投入、师资培训和考评机制等规范性配套制度,对全区义务教育阶段符合要求的学校评估考核,评定了15所2022-2024年区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计划向上争取创建省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5所,体教融合示范校2-3所。



突出杠杆与品牌  共建精品赛事

科学谋划区内赛事,主动对接市级体育赛事,按照“一个组委会、一个赛事方案、一个参赛标准”,制定了《襄州区体教融合青少年体育赛事方案》,本年度3月至12月均有举办或参与赛事。以“教会、勤练、常赛”为指导,打造区级青少年学生体育竞赛体系,每年从各项目赛事中选拔一定数量的优秀苗子,纳入襄州区体育后备人才库,夯实襄州区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基础。


突出传统与现代  筑牢体育基础

按照“小学阶段抓运动普及,中学阶段抓项目提高,择优输送专业运动队”的思路,积极构建“一条龙”训练体系,推动各项目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推广传统体育的基础上,以现代体育项目训练,加强青少年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身体五项基本素质的锻炼,打好基础以适应各项运动。制定了《襄州区体教融合青少年体育项目推广方案》,在原有传统赛事的基础上,推广象棋、围棋、啦啦操、轮滑等传统体育项目和现代体育项目。要求各校加强师资力量,以小学教育为主,以实现传统项目和现代项目相融合。体育、教育部门将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选拔优秀体育社会服务机构,为全区13个镇(街)中心小学、局直小学(小学部)一至三年级学生提供课后训练服务。


突出优化与整合 深化体校改革

为了拓展体校综合服务能力,整合体校现有资源,体育、教育两部门联合制定了《襄州区业余体校项目布局方案》,每年拨付50万扶持区体校招生、训练、参赛。建立以区体校为龙头,3-4所学校训练基地为基础的重点项目点,区体校教练每周2次去项目点,协助中小学开展课后业余训练,帮助建设中小学运动队。区体校本轮已向省专业队输送7人,其中柔道5人,水上2人,目前还有12人正在省专业队集训。在优秀队员向专业队输送的同时,襄州区还增加了体育特长生的招生指标。2022年之前,区一中每年拿出2%招生指标(大概24-30人)用于体育特长生招录,经我区积极与市教育局沟通,2022年市教育局直接下拨35个体育特长生计划给区体校,拓宽了学生的升学渠道。


突出专业与融合 培养体育人才

运用湖北文理学院资源平台,建立健全由培训规划、大纲、课程、教材和专业师资团队等组成的培训体系,计划7月对全区50岁以下所有专职体育教师进行培训,以满足学校体育专业性和专项性教学、训练、竞赛等指导需要。充分利用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帮扶,加强校园高水平运动队建立指导,共建校陆上赛艇体育赛事,在全区范围内支持三到四所小学建立襄州区水上项目训练基地,构建体育后备人才库,为省输送后备人才,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也计划于今年到襄州区体校进行选才。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