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会协同 挺起青少年脊梁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条件的便利,孩子们的户外活动时间大大减少,活动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网课、居家学习也给儿童青少年身体带来巨大的负荷和挑战,脊柱侧弯已经成为继近视、肥胖之后中国儿童的第三大健康问题,且检出人数逐年增加。日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身体姿态与脊柱健康课题组在全国六省(市)展开调查研究,梳理出儿童青少年身体姿态异常的现状、特点及问题,并提出了改善相关问题的对策建议。

及时改善身体姿态异常

调研组专家表示,当前,事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近视、肥胖等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但身体姿态与脊柱健康问题却时常被忽视。不少家长对身体姿态的认知还停留在“驼背”“高低肩是由于背单肩包”“身姿好不好只是事关气质”等局限性范畴。事实上,身体姿态是指全身各部位的位置关系。正确的身体姿态是指身体在直立或坐姿状态下可以长期保持稳定状态,且能维持各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各关节、韧带、肌肉处于适当紧张程度的一种正常身体状态。常见的异常身体姿态包括头部前伸、高低肩、驼背(胸椎后凸)、骨盆前倾、平板腰(腰椎曲度变直)等。

调研发现,我国68.7%的青少年存在2项及以上的身体姿态问题,80%的青少年至少存在1项身体姿态问题。身体姿态问题复杂化、低龄化、进展快的趋势突出。而及时发现并改善儿童青少年身体姿态异常,是预防更严重的脊柱相关疾病、促进健康关口前移的必要措施,需要建设全社会协同参与的护脊环境。当前,《“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等各类文件为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提供了方向。新修订的体育法更明确提出“要实施青少年和学校体育促进计划”,但围绕身体姿态异常问题仍需要更多具体措施保障。

建立全方位保障措施

近年来,各地教育部门陆续将脊柱弯曲异常纳入中小学生体检范围,北京市教委、市卫健委、市财政局联合发布的《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2022年版)》要求,“将超重、肥胖、营养不良、脊柱弯曲异常、视力不良、龋齿、贫血作为报告单指导的重点”。各地还举行脊柱健康夏令营等活动,共同关爱青少年脊柱健康。

2022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儿童青少年身体姿态测试指标与方法》。调研组专家建议,体育部门、卫健部门和教育部门应共同制定相应政策,形成多部门合力,做好脊柱健康前端的预防工作,定期筛查,建立常态化监测机制。要将儿童青少年身体姿态纳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常规工作中,并加大《儿童青少年身体姿态测试指标与方法》宣传推广力度,统一儿童青少年身体姿态的测试方法。家校协同,推广身体姿态与脊柱健康的综合干预方案也是重要措施。调研组前期在北京市西城区进行的综合防控方案的研究经验提示,基于校园环境开展防控工作的同时,建立一整套家校协同的防控方案,对于改善我国儿童青少年高发的身体姿态异常问题行之有效。身体姿态异常干预需要从测试评估、健康教育、科普宣传、校园支持性环境建设、家校联合、运动干预技术推广等多角度开展综合防控工作。

此外,加大体育健康从业人员的覆盖面与培训力度,调动全体教师尤其是卫生与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同时,将身体姿态相关的健康知识编入教材,体育部门发挥体育科技的引领带动作用,研发适合国情的身体姿态异常干预“技术包”与“工具箱”,在社会机构层面,面向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从业人员,开展儿童青少年身体姿态培训,着力构建儿童青少年脊柱健康友好型环境,让儿童青少年享有“身体姿态有评估、测试结果有跟踪、运动方案有指导、健康知识常更新”的全方位保障。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