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经开区校园足球结硕果获骄人成绩
日前,由合肥市教育局、市体育局联合主办的2016年度合肥市青少年校园足球比赛正式落下帷幕。此次比赛历时两个月,共有7个组别145支队伍2516名运动员参加。合肥经开区中小学共13支队伍参加了5个组别的比赛,共获得冠军3项,亚军2项,11支队伍进入全市前八名。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海恒分校获初中女子组冠军;合肥市习友小学获小学女子组冠军;合肥市朝霞小学获小学乙组冠军;合肥市南艳小学获小学女子组亚军;合肥市习友小学获小学男子组亚军。校园足球又一次助力经开区迈向合肥教育新高地!
走进经开区,你会发现这些骄人成绩的取得并非偶然。
注入动力 打造区域性校园足球特色
合肥经开区现有中小学25所,其中区属初中7所,小学13所,9年一贯制学校1所,“十二五”以来,在市体育局和教育局的关怀指导下,经开区以“校校有足球,班班有球队”为目标,打造区域性校园足球特色。
经开区充分认识到体育教育尤其是校园足球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位置,早在《合肥经开区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就旗帜鲜明地提出发展校园足球。“十三五”的开局之年,该区更率先制定了《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校园足球竞赛活动工作实施方案》,对区校开展校园足球竞赛活动进行全面规范,为推进全区活动开展创造了积极的条件。
据介绍,经开区明确了全区小学、初中各学段校园足球任务。小学阶段开展欢乐足球活动,重点激发和培养学生足球兴趣,掌握基本足球技能;中学阶段所有初中校都成立校园足球队,坚持训练和比赛。
搭建平台 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
自2011年起,结合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经开区先后投入4100万元建设体育运动场地和添置体育器材,从而使全区90%以上的学校都具备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条件。每年在区财政预算中列入20万元的校园足球专项资金,用于保障校园足球竞赛和训练各项开支。
通过人才引进等方式,近两年经开区特聘了10名足球专业人才在各校担任教练,确保布局学校有专业足球教练授课。同时,特邀长春亚泰U12青少年足球队总教练、亚足联A级教练员孙茂峰每年2次对体育教师进行指导培训。四十六中海恒分校等学校被长春亚泰U12足球后备队作为训练基地,这一优势让更多教练和队员得以与“高水平”面对面。
足球教练员张梦婷老师,2012年通过招聘来到了习友小学。三年多来,她凭借着刻苦的学习精神和精湛的专业水平,取得了中国足协D级教练员证,带领青少年队赴日本参加中日韩青少年足球友谊赛,指导校队在省校园足球争霸赛获第二名、市五人制少儿足球赛冠军。除了张梦婷,还有周波、宋俊、杨继然等众多优秀教练在经开区得以发展,实现专业梦想。
2003年出生的张雨童同学,小学阶段就读于合肥市习友小学。在学校的悉心栽培下,张雨童的足球天赋得到了很好的挖掘与展现,作为习友女足的精英队员,多次荣获“最佳射手”“玫瑰之星”等称号,成功入选全国U12女足精英球员训练营。目前,张雨童成功入选并参加国家少年女子足球队集训。本次集训队员全国42名,安徽省仅张雨童1人。
内涵发展 大力开发足球文化
经过几年的努力,经开区全区现共有10所中小学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尤其是习友小学以足球为主线,把校园足球与社会、校园环境及年级、班级活动和德育渗透等联系起来,构建了校园足球处处可见、时时可听、人人参与的校园文化特色体系。
习友小学是一所足球名校。每年都会举行“世界杯”,每个班级任选一支自己喜欢的球队,并为之“代言”。
南艳小学将“快乐教育”办学特色与足球教育融为一体,走进每个班,环境上处处都体现出足球文化。学校还组织足球操、摄影、征文、足球知识竞赛、黑板报、电子小报、漫画创作等比赛,学校“快乐足球”文化在活动中得以彰显。
育人为本 素质教育快速发展
一系列促进校园足球发展的政策实施,使经开区中小学的学生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最直观的感受是学校里踢球的孩子多了,而且都是在家长支持下主动去踢足球。
踢足球最直接的效果是学生们的身体好了。体质监测数据表明,受益于校园足球,全区学生的柔韧性、弹跳性、耐力、爆发力、肺活量与多年前的毕业生相比有明显提高。学生中“小胖墩”少了,“小眼镜”也少了。因为喜欢在室外踢球,很多学生放弃了在家上网、打游戏、玩手机的时间,视力明显提高。
足球给学生带来的变化不只是身体上的。球员韩明阳说:“我从四年级开始就加入学校足球俱乐部,这三年中我深刻地学习到了‘足球精神’。作为球员,不管走到哪里,都需要有足球精神。”
“政府统筹,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形成合力,在推动校园足球工作中坚持体教结合,受益的是全区学生。”合肥经开区工委委员、社会发展局局长李应天说。“十三五”进程中,合肥经开区将继续“加速度”,努力实现全区校园足球工作“高位发展,全面育人”的目标。李应天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