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青少年体育重点工作文件落实是关键

  2017年是《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颁布实施后第一年。为确保规划贯彻执行,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印发了《关于报送“十三五”时期青少年体育发展规划的通知》,对各地尽快制定本地区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提出了要求。2017年,《关于进一步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和《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两个文件正在协调相关部委准备印发,评估标准、重点工作分工等相关配套文件也将争取早日出台,各省区市体育部门、总局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要根据指导意见、促进计划及其评估标准,研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确保文件各项任务落地。今年3月,体育总局与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省级体育部门要积极与教育部门沟通协调,联合制定本地区的具体实施办法,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工作进一步到位。

抓好后备人才队伍建设
   

  在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要以精英教练员项目为引领,加大对基层教练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教练员执教能力和水平。以全国奥运项目青少年训练教学大纲为标准,以奥运项目青少年选材标准研制为导向,推进基层青少年训练科学化水平的全面提升。鼓励支持恢复县区级青少年训练功能,夯实青少年训练基础,做好新一轮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管理工作。总局各项目中心要重视《奥运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2014-2024)》执行,从总局项目中心这个顶层抓好后备人才梯队建设的布局,总局支持,各省区市配合实施,久久为功,必定能使我国后备人才有一个大发展。

完成全国体校联合会改革
   

  完成全国体校联合会脱钩改革,脱钩后的体校联合会将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积极主动开展各项业务工作。按照青少年体育改革发展要求,从有利于提高竞技体校办学水平、教练员科学施教水平,培养既有体育专项水平又有文化的体育专业人才的角度,研究制定体校办学综合评定标准、提升教练员文化水平和科学训练水平计划、输送人才综合评定标准等。对基础大项采取优先措施,组织举办田径、游泳及三大球项目体育运动学校比赛,促进体育运动学校间的比赛交流,积极拓展国际青少年比赛的交流空间。创新体校联合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激发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提升行业服务功能水平,充分发挥体校联合会在青少年体育人才、国家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方面的独特作用。

持续推进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
   

  继续开展23号文件落实情况督导检查工作,根据各省市报送运动员文化督导自查结果开展不定期检查,将运动员文化督导列入总局全民健身督导工作,对部分省市开展督导检查。今年将继续组织开展奥运项目赛前文化测试,实现运动员赛前文化测试全覆盖,选择部分项目将运动员参赛资格和文化测试成绩挂钩,设置淘汰比例,同时鼓励支持各省区市在本单位组织的青少年体育比赛中开展赛前文化测试。

大力推动青少年体育活动赛事广泛开展
   

  举办好2017年冬季、夏季阳光体育大会。利用筹备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契机,大力推动青少年冬季运动推广普及。继续通过向中国足协购买服务方式,积极推进青少年足球推广普及。着力打造全国传统校比赛、俱乐部比赛和营地夏令营三项品牌。各省区市体育部门和总局有关单位在举办青少年体育活动中,要大力宣传体育文化,丰富运动项目文化内涵,充分提高体育的教育作用,将体育文化贯穿全过程,在青少年中大力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

推进青少年体育场地设施标准建设
   

  进一步完善青少年体育功能区设置和器材标准,争取将青少年体育器材目录纳入群众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标准,推动青少年体育功能区设置和器材标准在全民健身中心、全民健身广场等场地设施建设中落地。推进青少年体育户外营地器材标准建设。开展青少年体育校外活动中心标准研制,继续推动各地青少年体育校外活动中心建设,适时对已创建的38个校外活动中心项目实施情况和效能进行检查监督。

推动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快速发展
   

  随着体育领域深层次改革全面加快推进,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将扮演更为重要角色,必须大力发展。2017年,将开展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调研,深入了解各类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实际情况,研制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引导扶持政策。继续完善国家示范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评定标准,健全第三方评价机制,对已获认定命名的150所国家示范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开展抽样调研检查。
    各省区市体育部门要采取具体措施鼓励引导本地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创建,特别要加大对基层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的引导扶持力度。要主动协调省级民政部门研究试点开展对本地区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年度评估。已成立青少年体育联合会或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合会的省份,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行业自律和承接政府职能作用,积极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扶持其发展壮大,各省区市体育部门要将行之有效的做法及时总结形成工作模式。各省区市在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方面要率先引入社会力量,建立完善社会力量承办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相关制度,促进赛事活动举办权有序流转,同时要建立本地区青少年体育行业规范和监管机制,规范市场行为,引导良性竞争,不断丰富青少年体育服务供给。这方面,部分省份已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青少司将研究梳理适时进行试点推广。

继续加强基础性建设工作
   

  开展青少年体育工作者培训,加强青少年体育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开展儿童青少年健身活动状况调查。通过《中国体育报》《青少年体育》杂志、国家体育总局政府网站等平台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宣传工作,同时积极探索利用新媒体打造新平台。继续开展年度青少年体育基础数据统计工作。开展全国青少年训练运动员信息登记管理系统试点并根据试点结果情况予以全面实施。深化青少年体育理论研究,建立并逐步丰富青少年体育专家智库。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