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2017年青少年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刘扶民在报告中提出,2016年底,国务院体育工作座谈会和全国体育局长会已经吹响了体育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2017年,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根据体育总局党组关于体育改革发展的各项要求,总结经验、改革创新、锐意进取、重点推进,力争青少年体育工作上新台阶,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刘扶民要求,要领会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总局关于青少年体育工作要求部署。要把握改革主旋律,勇于创新青少年体育工作模式。他说,改革创新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总局已经把改革放到主旋律的位置加快推进,对青少年体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需要打破惯性思维束缚,主动改变与发展趋势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创建新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模式。总局领导多次提出,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青少年体育改革发展中的作用,我们在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和青少年体育普及提高方面要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创新。
刘扶民指出,当前,我们在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上遇到了一定困难,部分项目的困难形势还比较严峻,需要进一步拓宽后备人才选拔、培养的渠道,建立体校、普通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模式,要协同教育部门,打通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竞赛注册的互通渠道,要放开参赛限制,打造体育系统、教育系统和社会共同参赛的青少年体育赛事融合大平台。面对广大青少年、家长对体育技能培训和赛事活动日益增长的需求,要通过扶持引导政策,培育更多的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参与提供青少年体育服务,推动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协同的多元化青少年体育服务供给机制。针对这些,青少司正在积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也希望各省区市体育部门和总局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主动创新,制定措施,开展试点,提供案例。
与此同时,各地在青少年体育工作方面取得的改革成果和经验值得予以关注与重视。刘扶民说,近年来,社会力量在一些项目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下一步,在推进后备人才梯队和青训体系建设方面,要继续抓好23号文件的落实,推动体教结合,继续改革和完善体校发展模式,同时要逐步探索把体制内培养和社会培养两种模式结合起来,有条件的地方或项目可以先行先试、逐步提高社会办的比例,稳步推进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此外,针对制约后备人才培养的基层教练员待遇问题,总局青少司和人事司已把研究修订《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纳入2017年工作计划之内,并将积极推进文件修订工作。
教育部体卫艺司巡视员廖文科在会上介绍了教育部体卫艺司2017年的重点工作。一是狠抓《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的贯彻落实,印发《意见》的任务分工方案等。二是规范和推进各个体育项目的教学工作,组织研制若干个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指南和技能等级评定标准。三是指导和推进各地做好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四是继续组织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其抽查复核工作。五是实施新一轮的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六是举办好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在推进校园足球工作方面,将继续推动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试点县和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设,促进足球教学的改革,有效加强足球课余训练,广泛开展校园足球竞赛,继续实施足球师资国家级专项培训,会同中国足协就校园足球发展中亟须完善的有关政策开展调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