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彩人参与冬奥盛会
北京冬奥会顺利举行,背后有大量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辛勤付出。北京冬奥组委技术部场馆技术处副处长潘楠、北京冬奥组委赞助商服务处副处长李超、北京冬奥组委从事外事联络工作的陈璐……他们有个共同身份——体彩人。
发挥参与两届奥运优势
2016年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彩票管理中心借调到北京冬奥组委工作,担任技术部通信系统和场馆技术处主管的潘楠主要负责场馆技术运行和其他技术系统的相关工作。“能够代表体彩人服务两届奥运会是我一生的骄傲。虽然现在我暂时离开了体彩中心的工作岗位,转战冬奥会筹办举办的新赛场,但是我会继续践行‘责任、诚信、团结、创新’的体彩精神,始终拥有饱满的工作热情,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贡献体彩人的力量。”潘楠说,我是冬奥人更是体彩人,双重身份更要不辱使命。
“来到北京冬奥组委工作岗位后,我首先对自己新的岗位职责进行梳理认识。以前在体彩中心工作时,自己作为执行者,对于自身所在的专业业务领域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在冬奥组委成为管理者后工作不同于以前。
“在冬奥场馆运行设计方面,作为技术部示范场馆工作小组的牵头人,我组织技术部各处室学习了解示范场馆工作计划、流程和方法,积极配合场馆管理业务领域完成示范场馆运行计划编制工作,并在制定场馆技术运行任务、流程、使用原则等方面充分发挥自己的经验优势,提高了工作效率。”潘楠表示。
利用外语优势服务冬奥
“之前在彩票中心的时候总看到一句话:你未必光芒万丈,但始终温暖有光。当时觉得这就是一句中国体育彩票的宣传语,但反倒是到了奥组委之后常常想起这句话。因为每个岗位都很重要,每个人身上都担着一份责任,但同时每个人又是默默无闻的,但每个人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没有鲜花也没有掌声,但大家都克服困难,形成凝聚力,才能办好这场冰雪盛会。” 在冬奥组委从事外事联络工作的陈璐将这次工作经历总结为快乐中有疲倦,紧张中有期待,挑战中有信心,因为作为置身其中的工作人员,真实体验到了“中国速度”和“中国质量”,很有幸见证“中国力量”。
“我参加工作其实才两年多,感谢体彩中心给我这次机会选调到冬奥组委,让我体验不同性质的工作,也正是通过这些经验的累积,让我能够快速成长,也是对体育事业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对体育大家庭的融入感和归属感更多了。在冬奥组委这种高强度、挑战大的环境锻炼后,相信我回到体彩中心之后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陈璐说。
“在筹办冬奥会期间,能够切身感受到中国在发展冰雪运动方面付出的努力,冰雪运动在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普及。无论是冬奥会相关的场馆的建设、京张高铁的建成,对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都是意义重大,这些即使冬奥会结束之后都会留下深远的影响。” 陈璐表示。
整合赞助企业力量支持冬奥
2017年10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体彩中心战略发展处干部李超借调到北京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从事赞助企业服务工作。
从服务北京冬奥组委首家签约官方合作伙伴中国银行至今四年多的时间,李超从一名客户服务经理成为赞助商服务处副处长,和团队一起服务13家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和北京冬奥组委45家官方赞助企业,为这些赞助企业打造冬奥的服务平台,支持赞助企业开展丰富多样的冬奥营销活动,保障赞助企业权益的落实和产品及服务项目的落地,整合赞助企业的力量参与到冬奥筹办工作。
在李超看来,北京冬奥组委赞助企业服务的日常工作就是做好“窗口和纽带”——要做好服务赞助企业的窗口,同时要做好联系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团队和组委会各相关部门的纽带,确保各项信息能够及时准确传递,遇到各种问题及时沟通解决。
从到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报到至今1500多天,李超感受到了责任与压力,也不断在新的岗位上汲取新的营养。李超感言,此前,自己作为体彩从业者,也是一名体育爱好者、冰雪爱好者,更多时候是坐在电视机前为奥运健儿加油助威。这一次能亲身参与冬奥会筹办,倍感光荣与自豪。
冬奥会结束后,李超希望能够将所学习到的新知识、新思维、新技能带回到体彩工作岗位上,为“负责任、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国家公益彩票”发展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转自3月4日《中国体育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