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女排腾飞之地 体彩为竞技体育发展筑牢根基
电影《夺冠》的热映,让中国女排再次迎来高光时刻。故事跨越40年,从首夺世界冠军,到夺得第十个世界冠军,从初露锋芒的排坛新秀,到创造奇迹的硬核统帅。中国女排几经沉浮,却始终不屈不挠,“一种精神,两次传承,三代传奇。”《夺冠》以此为主题,再现中国女排这支王者之师一路的荆棘与荣光。
说到中国女排,一个地方不能不提,那便是福建漳州,这是中国女排最早的腾飞之地,电影《夺冠》也是在这里开机。公益体彩《温暖有光放映队》拜访女排的“娘家”,走进漳州女排基地,放映队长姜宏波与放映队员胡兵、聂远、徐娇,在女排精神的感召下,开启一段精神回乡的独特旅程。
漳州是福建省辖地级市,位于广东和福建之间,地形上兼具了山、海、平原三种地貌。虽然地处偏远,经济也曾一度落后,但对于排球迷来说,这里是他们心目中的圣地。漳州与中国女排的渊源要从1972年开始说起,那一年国家体委为了发展排球事业,决定在南方建立一个排球训练基地,地点选在漳州。但当时的漳州还没有可以供队员们训练的场所,漳州群众用28天时间,自发组织、修建了简易的竹棚训练馆。从这最早的竹棚馆开始,艰苦的训练孕育出了钢铁般的中国女排。
当年中国女排从漳州走向世界,创造了中国女排五连冠的辉煌时代,使得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始终驻留在漳州这片热土上,不断传承与创新。
放映队走进漳州女排基地,在这里他们想要更深切地感受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也正是这样的精神,引领我们走向脱贫攻坚的最终胜利。这一站被放映队长姜宏波称为“精神回乡”,可谓意义特殊。
放映队员们从基地纪念馆义务讲解员顾老先生处了解到,曾经的漳州基地,全是竹棚建筑以及三合土的训练场地,条件十分艰苦。但女排娘子军们就是在这种条件下,流血流汗忘我训练,取得了五连冠的傲人战绩。可以说女排精神始于竹棚,而现在的漳州训练基地在体彩公益金的助力下,得到了整体改建与翻新,不管是训练环境还是基础设施,都有了质的飞越。
随着国力的强盛,更为安全、先进的场地设施及更加科学的竞技运动理念被引入中国女排的日常训练之中。为保留中国女排精神的起点,在体彩公益金支持下,老旧场馆得以翻新,同时也将其开放给漳州市民。漳州排球基地改建项目的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将配套建设一栋15层的运动员大楼、体育训练馆、科研服务楼等,满足中国女排、全国各地运动队来此集训和比赛训练的需求。二期准备建造一个两层训练馆,6片排球训练场地。改造工程总投资1.4亿,全部来源于体彩公益金。这两个场馆不仅用于排球赛事,普通市民的日常运动在此地也可以得到满足,现在还承担着全国青少年球员的集训任务,为中国排球培养后备力量作出贡献。在健康中国的追梦路上,体彩的力量熠熠发光。
体彩公益金对女排精神和体育事业的助力不只体现在现阶段,在漳州基地北区腾飞馆,放映队员们了解到,在1984年计划兴建体育中心之初,由于基建资金缺口比较大,经福建省政府批准,同年11月1日在全省范围内正式发行了“福建省体育中心建设纪念奖券”。此后,全国各地也相继发行了各类体育奖券,用于支持体育赛事,这些体育奖券便是体育彩票的前身。直至1994年,为加强统一管理,成立了“国家体委体育彩票管理中心”,负责统筹安排体育彩票的发行管理工作,中国体育彩票正式在全国统一发行。
秉承“来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发行宗旨,在此后的26年中,体彩一直为女排乃至竞技体育事业发展默默贡献力量。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我国竞技体育的实力稳步提升,在这背后,从训练补给,到训练基地建设,再到备战所需的设施、器材配置,都离不开公益体彩的大力支持和无数购彩者的爱心奉献。(转自10月30日《中国体育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