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两个博览会聚焦 “一带一路”体育文旅合作交流

12月10日,2023两个博览会期间,“一带一路”体育文旅合作交流论坛成功举办。论坛嘉宾就体育产业合作内容,体育事业发展方向广泛交流、深入探讨,共绘“一带一路”体育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蓝图。不仅加深了参与者对体育文旅产业的理解,更拓宽了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思路和视野。大家一致表示,通过加强合作,可以进一步推动体育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人文交流,增进友谊,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共同繁荣。

国家体育总局机关服务中心主任、党委书记宏江表示,近年来,中国体育产业繁荣发展,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体育品牌、体育赛事等,为“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提供了更多合作机会,带来了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今后体育文旅产业在产品开发、文化融合、民心相通等方面都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合作共赢期和深度融合期。

中体产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裁单铁总结了推动户外运动发展的七个主要观点:一是政策的制度化、具体化是必要前提;二是打造标杆项目是有效抓手;三是加强分类施策是必由之路;四是加强东西对接是破局之道;五是加大人才供给是重要动力;六是加强标准建设与实施是坚实基础;七是强化环保意识和措施是必然要求。

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二级教授王家宏表示,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兼具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在产品特性、价值取向和受众对象上有着相似性。文体旅融合本质上是在技术进步、市场需求等因素的驱动下,体育、文化、旅游产业相互促进、协同共生、向高附加值推升的动态过程。融合的核心是通过产业链的交叉、渗透、重组,获取资源重新配置效率,形成“文化+旅游”“体育+旅游”“文化+体育”两业融合和“文化+体育+旅游”三业融合的新型价值链。

北京体育大学休闲体育与旅游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蒋依依提出,希望在未来“一带一路”文体旅国际合作中,注重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的互联互通,契合“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目标;在巩固和深化互联互通国际合作基础上,共建“一带一路”拓展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新领域合作;加强“一带一路”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对接。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特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笑宇分析了“一带一路”资源与市场现状、中国体育旅游消费需求与变化趋势、“一带一路”体育旅游投资策略以及“一带一路”体育旅游风险控制。

武汉昊康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倪志飞表示,体育是一种文化,一种教育,一种社交,从贵族运动走向了平民化,从奢侈品走向了大众。新时期的体育发展精彩纷呈,更多地体现了彰显个性、参与社交、强身健体、塑造性格、放松压力、锻炼意志的主动性需求。体育与文旅项目具有众多共性与互补性,体育将通过引客流、增黏度、丰业态,赋能文旅项目可持续发展。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