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实现体育消费政企两乐
自2020年8月常州市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以来,常州市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发展定位,多措并举打造体育消费试点“常州模式”。
钟楼区加快创建运动健康先行示范区;天宁区打造 “锦绣天宁”赛事品牌;武进区高标准谋划西太湖体育中心;新北区重点发展马拉松、网球等运动项目产业;经开区积极培育遥观宋剑湖马拉松赛、中国国际标准舞精英赛品牌;金坛区建设国际自行车慢城之都,推进长荡湖休闲运动公园建设;溧阳依托苏南(县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扶持龙狮、水上等品牌活动…… 近年来,常州市各辖市、区围绕各自资源禀赋优势,加快构建体育消费新格局。
为进一步提升和带动群众体育消费水平和消费动力,常州市充分发挥资金杠杆作用,在2021年、2022年共计发放体育消费券超1300万元,带动体育消费3000余万元。
近几年,常州市非常注重融合、拓展空间,促进体育消费提质扩面。随着“运动是良医”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常州正逐步建设体卫融合服务网络,目前已经形成以体育医院为中心、基层运动健康指导门诊为基础的“一中心多站点”布局;建成江苏省运动促进健康中心,创办并连续举办六届中国常州国际运动康复大会,培养运动处方师100余人,提升体育消费健康价值。常州市还不断健全完善“体校主导、一校多点,体教融合、产业支撑”的青少年训练培训新模式,大力推进各类运动项目进校园,进一步完善了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培训和竞赛体系。
如今,常州在推进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工作中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21年常州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400.31亿元,增加值146.22亿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66%,年均增速保持在12%以上,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支出达3034元。(转自12月15日《中国体育报》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