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带来商机边角地“转身”微型体育公园

  袖珍公园、口袋公园已成为城市新增绿地、改善老城区健身休闲环境的重要手段。近日,记者在北京丰台区采访时了解到:2019年丰台区计划拆违还绿、新建百姓家门口公园40个。这40个公园中,选择周边居民比较密集的26处公园融入了体育运动设施,包括步道、球场等,占今年新建公园总数的一半以上。

  “休闲运动两不误”是这些新建公园的共同特点,再有就是“微型”,如新建的丰台区小龙河边绿地,本身面积只有1000平方米左右,考虑到周边居民健身的需要,绿化区内增设了5个乒乓球台子;位于马家堡的消防公园,在1.5公顷的公园内见缝插针铺设了一条200米长的步道。位于南二环边上的中顶庙公园,除了健身步道外,还配置有儿童喜爱的跷跷板、吊索桥等;位于西四环的郑常庄公园,则建了一座门球场和一个乒乓球场。

  在寸土寸金的老城区或繁华地段,建设大型、常规体育设施很难。怎么满足这些地区老百姓健身休闲的需要?许多城市在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改造中,在添绿、添园、添景建设中想到了“边角地”的利用与开发。

  如获得中央电视台点赞的重庆“边角地”休闲新空间项目,就利用大街小巷的边角地、闲置地改造成微型体育公园,成为盘活市场存量的有益补充。资料显示,边角地是指未登记土地使用权属且不宜单独实施项目建设的、面积大于1亩的国有土地。如小区之间的小块土地、道路与建筑间的空置地等。

  据了解,重庆共筛选出1855亩遍布主城各区的地块,并计划在2020年建成综合型、亲水型和园林型的社区体育文化公园92个。其中,综合型公园将选址面积较为规整、高差不大的地块,而亲水型公园建在低缓狭长的滨水河岸,园林型公园则是整治坡度较大的坡面进行紧凑布局。

  思路的转变,让这些小、散、碎的地块“变废为宝”,极大地满足了城市居民就近健身的需求。据重庆市设计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体育社区公园中将布局各类健身设施1223个,其中包括5人制足球场23个、标准篮球场83个、3人制篮球场21个、羽毛球场154个、排球场40个、乒乓球场370个和其他健身设施532个,并服务周边市民约213万人。

  无独有偶,在“体育场地与城市空间利用”方面,上海市的探索也体现了同样的思路。如2018年上海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本市体育产业 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则提到,建议充分利用楼顶、公园、沿江等区域,向高空、向地下,向城市的各个角落不断拓展,最大限度创造市民运动空间。

  城市管理者对“边角地”开发与利用,对体育市场从业者来说意味着什么?上海洛克篮球公园西区运营部负责人张亦驰认为,这些微型公园都位于城市繁华区或人口密集区,优越的地理条件将给商业拓展带来更多发展空间。(转自11月28日《中国体育报》07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