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金融资本力量实现发展 体育企业还要加把劲儿
我国体育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舒华体育会牢牢抓住这一机遇,有能力、有信心成为投资者值得信赖、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在12月15日的上市敲锣仪式上,舒华体育董事长张维建这样表示。
可以说,舒华体育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对于其他正在寻求上市的体育公司具有示范作用,也让体育产业再次受到市场的关注。
说起企业上市的好处有很多,比如可以丰富企业的融资渠道,筹集资金,迅速提升实力,把企业做大做强;可以对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有所完善,并进一步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从而实现规范发展的过程;可以提高企业的品牌价值,提升企业形象,吸引优秀人才,扩大企业的市场影响力等等。
舒华体育的主营业务为健身器材和展示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这次成功上市,募集资金约36350万元,将用于二期生产基地建设、研发中心建设、信息化建设等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张维建表示:“舒华体育在迈入资本市场后,将借助资本市场提供的良好发展机遇,不断在健身器材、运动健康等领域持续发力,用科技打造运动健康新生态。”
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统计,在国家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预计2020年全年有395家A股公司首发上市。但是在2020年成功上市的体育类公司并不多,除了舒华体育,9月30日在上交所上市的共创草坪也和体育相关,公司主营业务为人造草坪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上市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生产基地建设。
纵观国内已经上市的体育类公司,安踏、李宁、特步、361度等体育用品公司在中国香港上市,安踏和李宁都是借助金融资本力量快速发展壮大自己的成功案例,两家企业目前市值均已超过千亿港元,尤其是安踏,以12月22日的收盘价计算,市值已经超过3000亿港元,成为国内市值最高的体育用品企业。不过,上市并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灵丹妙药”,在A股上市的体育类公司包括中体产业、探路者、三夫户外、牧高笛、贵人鸟、舒华体育、力盛赛车、金陵体育、英派斯、共创草坪等企业,其中就有一些企业未能立足本业,盲目扩张到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业绩遭遇滑铁卢,甚至濒临退市。
国务院46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曾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一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体育企业的发展壮大,同时又为体育企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体育企业如果能用好金融资本,筹集资金,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升影响力,将有助于自身迅速提升实力,做大做强。(转自12月31日《中国体育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