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大家谈之大命:科技为冰雪旅游添翼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旨在加大冰雪旅游产品供给,推动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冰雪旅游消费需求,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行动计划》发布后引发冰雪运动行业和旅游业界的广泛关注。

  随着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和临近,冰雪旅游近几年呈现火热趋势,这一点在刚刚过去的春节长假统计数据中可见一斑。春节假期北京市延庆区冰雪旅游游客量达15.5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000万元;吉林万科松花湖滑雪场的本地客增长明显,除夕到正月初五,平均每天接待滑雪游客3000人次;据不完全统计,青岛在春节期间参与冰雪体育旅游人数再创新高,超过8万人次……

  火爆的冰雪旅游点燃了寒冬,“冷资源”变成“热经济”,在《行动计划》印发后,冰雪旅游的发展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更广阔的空间。

  科技与冰雪旅游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行动计划》颁布后,冰雪旅游将迎来更大的发展市场,同时对冰雪行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雪族科技首席执行官大命表示,冰雪旅游有其特殊性,对管理者有着更高的要求,科技的加持可以提升冰雪游客的体验。她表示冰雪旅游是“大旅游”概念中的主题旅游类型,除了票务管理,还有装备租赁、教练教学等其他主题旅游较少涉及的业务部分,因此管理者要根据冰雪旅游的内容特色设置经营管理,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物联网在冰雪旅游中的应用,都能极大地降低管理难度。

  科技在冰雪旅游中的应用也日益普遍,据大命介绍,消费者在一家采用自助入园的滑雪场完成入园动作大约需要10至15秒,而在过去,这个时间一般在1至2分钟,如果排队,甚至需要排半个小时至一小时。除此之外,不同地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不同,南方地区雪场2小时和4小时的雪票销售最好,北方城市是4小时和全天雪票最受欢迎,度假级雪场则是主要销售1天、1.5天和2天的票,根据数据统计,可以轻松掌握票务销售情况,并分配安排教练进行教学。(转自2月26日《中国体育报》05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