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体育健康特色小镇”施河镇着力改善民生
淮安市淮安区“体育健康特色小镇”施河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经济发展同时,着力把民生项目建设作为“三级先导”工程建设的“头号工程”,强化交通道路、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改善,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水平,有效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前,《淮安区报》对施河镇作了专题报道。
2016年10月入围江苏省首批8个“体育健康特色小镇” 共建单位之一的淮安市淮安区施河镇,紧紧抓住体育产业发展不松手,以现代教育体育高端装备特色产业基地为基础,加快产业集聚,目前,现代教育体育装备产业集聚度达90%以上。2022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1.31亿元;规上工业应税开票28.96亿元、入库税金1.18亿元,列统工业产值41.66亿元,贸易营收15.4亿元,开票销售突破亿元企业5家,入库税金超百万元企业12家。经济总量发展的同时,施河镇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
道路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和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抓手,与村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该镇一直重视道路建设。仅今年来,就投入1500万元修建的人民路、共创大道北延道路连接到318省道,已通车运行,另外还兴建4条乡村道路,维修农村公路路面4648平方米,进一步提升群众出行品质。目前,该镇已完美构建镇域四横五纵交通网络,进一步提升了施河镇区位区域优势。
其中,该镇体育设施建设创造多项全区之“最”,包括建成6片足球场,成为全区足球场最多的镇(街);建成6座体育公园,成为全区体育公园最多的镇(街);建成20座多功能运动场,成为全区多功能运动场最多的镇(街);建成占地400亩的体育主题公园--立宇健康生态园,成为全区镇(街)级最大的体育公园。等等。今年,又在紧邻348省道的土楼村借助现代化和美乡村建设契机,新建文化大舞台、篮球场、室外健身器材等一大批公共服务设施。在大施河村、鲁赵村、经堂村等6个村新建了健身步道,以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且定期开展乡村文化和文体活动。淮安区开展《江苏省公共体育设施基本标准》农村公共体育设施达标考核,施河镇达标率为100%。
该镇一直抓紧生态环境建设,仅今年,投资2000万元新建的施河第二污水处理厂已投入使用,配套建设管网8000米,日处理污水能力3000立方,镇区及周边村居居民生活污水得到科学化处理,有效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土楼村、大施河村、双福村、孙李村新建了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镇累计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11座,污水管网覆盖率达到80%以上。加大生态河道建设,累计疏浚整治生态河道16千米。利用回收堆堤栽植杞柳400亩,不但改善农村水资源环境,还增加了河道堆堤绿色经济新亮点。
镇施河镇着力改善民生,让村民真正感受到了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高品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