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全民健身“微细胞”,浙江保障社区体育设施成“硬指标”

  早春三月,春和景明,正是运动健身好时节。正在进行的2022年全国两会上,体育和健身成为民生热词。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促进全民健身蔚然成风。在浙江,人们都是在哪里燃烧卡路里呢?提起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首先想到的就是遍布城乡的健身路径、建到百姓身边的“百姓健身房”,新建社区中也规划出越来越多的运动场地。
  就在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并且明确新建居住区要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公共体育设施,验收未达标不得交付使用。
  其实,早在2005年发布实施的《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就对群众基础健身设施建设明确了相应用地规模标准。对此,浙江省体育局群体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多年努力,该项工作在浙江得到了有力执行。
  “在浙江,新建小区配套建设群众体育设施的规划都会事先征求体育部门的意见,建成后体育部门会参与验收,确保达到国家的配套建设要求。”浙江省体育局群体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社区综合服务的体现离不开体育设施,体育设施建设是强化社区综合服务的“助推器”。
  据悉,该指标还被纳入到健康浙江考核和体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的考核指标体系中。享受体育乐趣、参与体育活动、增强身体素质、厚植体育文化等成为现代化、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象征,因此,浙江将按照标准配建公共体育设施作为政府的考核指标来落实推动,为新建小区注入“运动因子”。
  一直以来,浙江对于围绕推动解决社区居民“健身去哪儿”的难题,都作为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牛鼻子”来抓。其中,加强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更是作为浙江省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连续三年纳入浙江省政府民生实事,每年投入1.3亿元-1.4亿元资金,旨在为群众百姓提供惠民便捷的场地设施。
  据悉,下一步浙江将积极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健身者提供科学健身指导。积极引进社区运动会、室内跑步赛等等适合在百姓健身房开展的体育赛事活动。同时,百姓健身房将不断加快智慧化、数字化建设,对场地设施进行云上监控、管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分析并汇总锻炼人数、设施利用率、运动健身效果综合评价,提升百姓健身房的使用效率和综合评价,为构建现代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添砖加瓦。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