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空天 共赴新程——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展现科技魅力

日前,2023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总决赛在湖南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和开慧镇通用机场落幕。在这场为期7天的航空航天科研创新盛宴上,参赛选手和观众们沉浸式体验了“飞天”的魅力。

本届比赛以“逐梦空天 共赴新程”为主题,由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中国航空运动协会、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国防科技大学联合主办,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湖南省体育局、长沙市人民政府承办。

比赛期间,长沙市天气晴好,现场各类模型飞机、火箭等飞行器在蓝天大展英姿,来自全国81所学校代表队的1500名顶级选手,在对地侦察与打击、多级模型火箭发射与载荷回收、模拟舰载撞网回收等共10个创新竞赛项目和1个科技创新评比项目中,展开了精彩的技艺比拼。

在多级模型火箭发射与载荷回收赛道,一枚枚模型火箭发射升空,将载荷送上高空再返回,火箭一二级分离、开伞、载荷回收的完成质量是评判比赛结果的重要指标;在限距载重空投赛道,参赛选手把数倍于模型飞机自重的水袋当作“弹药”加挂在机身上,飞机滑行起飞后爬升超过限定高度再瞄准靶心空投,地面巨大的环形靶标上留下了参赛队的“痕迹”;模型水火箭助推航天器赛道是本次比赛中参赛队伍最多、竞争最激烈的项目,参赛队员借助高压水火箭挂载滑翔机飞上天空,并盘旋回收,工作原理与航天飞机类似……紧张激烈的比赛现场,十分考验参赛者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对能力。作为本届赛事的东道主,国防科技大学参加了6个项目的比赛,荣获5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

“赛事是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队员在设计作品时既要关注飞行器的性能、安全和环保等要素,又要思考飞行器在设计上的独特之处,在这个过程中,加深了对航空飞行器设计和飞行规律的认识。同时,备赛和比赛的过程全面检验了参与者卓越的创意和团队协作精神,磨砺了专注、坚韧、执着的意志品质,锻炼了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参赛队指导老师、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教员白锡斌对记者说。

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是一项融合科技创新、工程实践、团队协作和对抗竞技的航空航天科研类赛事,也是目前我国唯一集飞行器设计、制造、飞行与控制于一体面向全国高校和高中生的赛事。自2004年创办以来,已连续举办20年,有近170所大学、超过10万学生参加。20年来,挑战赛规模不断扩大,竞赛内容逐渐丰富,科技含量逐年提升,已发展成为世界大学生航空航天科研类三大顶级赛事之一。(转自10月26日《中国体育报》05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