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体育局发布“上海赛事”品牌认定体系
12月28日,上海市体育局对外发布“上海赛事”品牌认定体系。上海ATP1000大师赛、上海马拉松、F1中国大奖赛等18项赛事获得首批“上海赛事”品牌认定。
体育赛事是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把体育打造成为上海城市“金名片”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上海体育赛事发展迅速,但在赛事体系构建、赛事本土化特色挖掘、赛事品牌影响力提升、赛事赋能上海全球城市建设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更科学合理的赛事结构布局、更先进的赛事管理服务思维、更优越的办赛环境已成为上海体育赛事发展的新诉求。
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罗文桦介绍,为让更多世界顶级赛事落户申城,让更多专业特色精品赛事脱颖而出,加快建立与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相匹配的体育赛事体系,结合上海现阶段赛事特点、全球体育赛事格局和国内外相关经验做法,建立“上海赛事”品牌认定体系。“上海赛事”品牌认定体系为“1+3”模式。“1”是指创建一个“上海赛事”品牌,简称“S”品牌,包括一次性举办赛事和常年举办赛事两个类别。“3”是指常年举办的赛事依据赛事特点和城市发展需求分为“P”“H”“D”3类。当前,“上海赛事”品牌认定工作主要围绕常年举办的赛事展开,并构建三者间互动发展和升降级机制。“P”赛事即顶级赛事,指在上海赛事体系中处于塔尖的赛事,具有全球影响力,对全球范围内的顶级赞助商、主流媒体以及观众有较强吸引力和号召力;“H”赛事即标志性赛事,指能够展现上海城市形象、传播上海城市文化、与上海城市气质相符合、具有一定影响力与知名度的赛事;“D”赛事即为培育型赛事,指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赛事。
“上海赛事”品牌认定标准包括赛事能级、办赛者资质、赛事规模、财务状况、城市曝光5个一级指标。赛事能级主要从赛事等级、运动项目的会员国数量、参赛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赛事延续性等维度认定;办赛者资质主要从主办方和承办方等维度认定;赛事规模分别从参赛国家数量和受众规模等维度认定;财务状况主要从投入规模和收入规模两个维度认定;城市曝光主要从媒体曝光计划、赞助商品牌等维度展开认定。在综合赛事各项指标得分和“上海赛事”品牌评审小组的专家意见后,最终确定了第一批“上海赛事”品牌名录。
连续举办7年以上、投入在2000万元以上等都是“P”赛事的硬指标。上海ATP1000大师赛、上海马拉松、F1中国大奖赛和世锦赛-汇丰冠军赛4项赛事获得“P”赛事品牌认定。这些赛事在全球范围内极具影响力,是全球媒体的关注焦点。经多年培育发展,赛事品质不断提升、综合效益持续释放,已成为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标杆赛事。钻石联赛-上海站等7项“H”赛事在各自领域均具有较高的全球知名度。并与上海的城市资源、城市形象产生良性互动,现已成为上海城市形象传播的重要载体。别克LPGA锦标赛等7项“D”赛事在模式创新、专业办赛、体育文化传播等方面各具特色,满足了市民日益增长的多元体育需求,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P”“H”“D”3类体育赛事将在未来逐步形成互动发展,有效丰富赛事供给,完善赛事体系,加快推动上海体育赛事良性发展,从助力体育赛事整体品质提升、进一步释放体育赛事综合效益、提升上海体育赛事管理服务水平三方面推动上海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
“上海赛事”品牌标识的核心设计理念是“心跳”。以16根长短不一的线条代表上海16个区,组成“心跳”波型,不同的色彩汇聚成上海这一座梦想之城,正在向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目标迈进。“PHD”标识底纹均由上海市花白玉兰花瓣组成。金色的“P”释义为成熟之果;蓝色的“H”释义为盛放之花;粉色的“D”释义为含苞之蕾。未来,将逐步形成“成熟一批,认定一批”的“上海赛事”品牌认定体系发展模式。上海市体育局将探索使用更多样化的体育赛事管理服务工具,为自主品牌赛事培育、体育赛事影响力提升、体育赛事综合效益释放等提供更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