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家健身气功俱乐部揭牌——爱好者有了阵地
提升锻炼环境 满足不同人群健身需求
据了解,首家健身气功俱乐部所落户的北京国际温泉体育健身中心,位于京北西三旗地区,是北京市政府体育产业引导基金扶持的重点项目。从去年落成以来,中心面向广大健身群众,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在引导市民科学健身的同时,建立了健身气功站点。
此次为健身气功俱乐部的入驻,中心专门开辟出500平方米、200平方米和150平方米三间不同大小的独立练功房,方便习练者。“一次开辟三间练功房,一是出于适应不同群体、人数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同时进行不同功法的教学和培训。”中心负责人王均介绍。
而舒适、优美的环境也赢得了健身气功爱好者们的啧啧称赞。“房间的地上都铺着地毯,这下我们要再遇到需要坐下的动作,就不怕了!”“觉得挺暖和的,天冷出来锻炼也不用怕冻着!”……北京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副主任曹金亮表示,健身气功俱乐部的建立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目前大多数的健身气功站点都建在露天的公园、广场,环境确实有所局限,所以我们尝试建立俱乐部,希望通过这种公益与商业相结合的模式,既能维持自身运营,也能为部分练者提供更好的锻炼环境和条件。”
提供科学指导 俱乐部实现多功能
除了环境好,俱乐部的指导水平也不低。为了给老百姓提供最科学、专业的健身气功指导服务,俱乐部还与北京体育大学导引养生中心合作,为俱乐部选派和培养专业的健身气功指导员,编写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料,并进行相应课程的安排。“目前根据课程安排,我们每周安排两次课,包括理论和技能两部分,内容以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和八段锦为主。随着其他功法的慢慢普及,我们也会及时加入课程。”王均说。
北京市健身气功管理办公室主任李泽清表示,随着健身气功俱乐部逐渐走上正轨,其作用也将远远高于健身气功站点。“除了日常的学习和练习外,俱乐部还会承担培训、科研等多种功能。”据了解,就在12月13日,刚刚揭牌的健身气功俱乐部就将迎来新一期的国际健身气功培训班,明年还将承接北京体育大学的相关培训。
此外,健身中心内还设有体质监测中心,除了能让健身气功爱好者了解练前练后的身体改善情况外,也会为专家、学者提供更多数据参考,更好地开具运动处方。
化松散为规范 加强健身气功组织建设
据介绍,北京市健身气功管理办公室自2001年6月成立以来,先后推广了国家体育总局创编的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马王堆导引术、导引养生功十二法等九种健身气功。截至2011年底,共成立健身气功站点474个,注册习练人数20173人。
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李丽莉表示,健身气功站点的建设为老百姓提供了参与便利,对健身气功项目的普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北京市健身气功近年来发展迅速,群众基础非常好,在这个时候推出健身气功俱乐部符合项目发展的要求。”李丽莉说,站点建设虽然解决了项目普及的难题,但也存在组织松散问题。“到站点参加锻炼的老百姓流动性较大,也相对松散,不太便于管理。俱乐部直接由北京市健身气功管理办公室和北京市健身协会管理,以协会团体会员的形式出现,组织形态更清楚、规范,对项目的管理和组织化建设都更有利。”
此外,李丽莉认为,俱乐部的建立也符合协会向实体化运作的发展方向。“只有拥有自己的阵地,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要学会利用项目优势,实现自我造血功能。”她表示,首家健身气功俱乐部是探索俱乐部章程、会员制发展和管理的一种尝试,并希望通过试点向全市站点推广,逐步提升站点的组织化、规范化程度。
卢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