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文化站挂上社体指导站牌子

    记者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采访时,发现一件新鲜事。来到各乡镇政府办公楼前,都发现除了有乡镇文化站的牌子,还多了一块社会体育指导站的牌子。

    在景洪市景讷乡政府,记者看到乡政府办公楼前十分热闹。门口两块陀螺场上,喜爱陀螺的村民正打得不亦乐乎,而乡政府的两层小楼里,村民们自由地进进出出,到图书室、音像室等看书、看电视。在楼梯口,端端正正地挂着一块白底黑字的大牌子:社会体育指导站。

    “这是我们乡文化站的又一项工作,”景讷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原来,西双版纳州为了在广大基层特别是农村大力开展体育活动,从2009年开始,就率先在云南省首家为全州31个乡镇文化站加挂了社会体育指导站牌子,并对各乡镇文化站站长进行了体育工作的专项业务培训,使他们成为体育工作的带头人。

    景讷乡文化站站长魏学志告诉记者,自从挂上了社会体育指导站牌子后,大大推动了该乡体育工作尤其是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景讷乡每年要拨出1万元专门开展体育指导员培训,根据当地村民喜爱陀螺和篮球的特点,开展了大量的培训,其中陀螺甚至请来了景洪市的老师进行培训。目前全乡61个村民小组,每村都有一个体育指导员,村长都被培训成陀螺和篮球的队长和高手。“通过体育指导站的工作,促进了全乡体育活动的开展,给村民的生活也带来巨大变化。大家通过相互学习交流,促进了家庭和谐、身体健康,促进了新农村建设,”魏站长说。

    大渡岗乡文化站站长周杨鑫在谈到加挂社会体育站牌子的作用时,深有感触地说:“现在我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搞体育工作了。”大渡岗乡的农民运动会、篮球比赛都深受群众喜爱,随着体育指导站的建立,乡里为各村培训了篮球教练员、裁判员,还在运动会前召集各村干部培训一天半,把日程安排、竞赛规程等讲得清清楚楚,避免了比赛中出现争执。

    “这个社会体育指导站的确是我们州农村体育工作的一个特色,”西双版纳州文化体育和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李桂英告诉记者。西双版纳在抓全民健身工作的时候,将“设施”建设和“组织”建设列为重点,全州19个体育协会及群众体育组织,会员66966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36%。而该州借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之机,州财政连续三年,每年投入200万元,每年在农村建设100块篮球场,“十一五”期间实现了每个行政村都有一块篮球场。组织的健全、设施的到位,让该州群众体育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全州现有农村篮球队1030支、足球队14支、门球队2751支。同时,他们还借助体育设施在边境村寨积极与老挝、缅甸等国的村寨展开足球、篮球友谊赛。如今,在边境一线,两国边民经常开展的体育交流赛事已经成为边境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许珂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