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徐汇位育体校—优化体教结合形态 探索体校教学模式

    徐汇位育体校成立于2004年2月,前身是上海市徐汇区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从2005年至今,共输送运动员180名,曾培养出吴敏霞、姚明、崔晓东、谢晖等优秀运动员。同时,在文化教育上,不断有新的进步,得到各方好评,上海市体育局局长李毓毅概括为“位育模式”。

    学校采用“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紧密型体教结合管理模式:区体育局、区教育局联合办学办训,校长、教练、行政后勤保障人员由区体育局委派,文化教学副校长和文化教师由区教育局委派,经费由区体育局和区教育局按照隶属关系和职责分别拨付,并在相关政策上有所倾斜。

    结合学生运动员共性问题,学校摸索出四个运行机制:德育领先的双育机制:课堂育人、操场育人;教学育人,训练育人。有效地缓解了学生运动员自控能力弱、行为规范差的问题。紧密联动的“双跟机制”:教师跟训、教练跟课。既促进了双方的换位思考和工作认同,又能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地了解和指导。双向激励机制:学生竞技成绩优异,奖励带课文化教师;文化成绩优异,奖励带训教练员。责任共担机制:教练员和文化教师共同承担对学生运动员的管理和教育任务。

    此外,学校还出台了《位育体校学生双优奖》、《位育体校优秀班主任奖》等四项奖励机制,为体教结合的纵深推进提供了发展导向和资金保障。

    在确立保障机制的同时,学校还打破常规,探索出教育管理的三种模式。按照学生层次,实行小班化教学,有效提高了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关注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根据学生日常学习时间少,赛前缺课多,差异较大等问题,规定了集体补课和个性化补课方案。并通过与位育中学共建共享,获得软硬件上的双赢双利。

    为突出质量,学校还在教育教学上强调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德育领先,育人为本。一方面通过主体性德育,以出征仪式、签名仪式、表彰仪式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同时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习惯规范。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学校积极引导下,教师通过深层次的分析和寻找,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增加对话、增加训练、增加鼓励,共同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成就感。语文组率先帮助学生出版《位育体校作文选刊一》,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高中部以数学学科为试点,尝试教学内容作减法,切实改变了高中生因听不懂而不听。三是坚持修炼教学能力,稳步提升教学成绩。

    通过不断的努力,近几年,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不断刷新历史纪录。在体教结合模式的运作下,位育体校学生的教育教学问题已初步形成了1+1大于2的喜人局面。学生的管理问题更是形成了处处有人关心、事事有人关心、时时有人关心的立体管理网络。(卢  苇)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