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和平北路学校—办有特色的体教结合

 

北京市和平北路学校,也称为北京市东城体育学校,是一所具有体育特色的学校。在创建“体育文化、体育文明和体育精神”的道路上,学校努力发展自身特色,踏实进取,逐步形成了具有北路特色的体教结合办学模式。

在办学体制上,和平北路学校校长同时担任东城区运动学校副校长;而运动学校校长同时也担任和平北路学校副校长。这样的安排既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避免了沟通协调不畅的现象,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训练。

在人员配置上,学校教师隶属于区教委,统一参加教委组织的各种教研培训,教师绩效工资、学校教育经费也全部由区教委发放;运动学校的教练由区体育局管理。确保了教学和训练都能由专业人员组织,避免了因业务不熟而影响教学质量和训练成果。

此外,学校在教学进度安排上,也完全符合九年义务制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与区教委的安排。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考核方法与普通学校的学生相同。毕业班学生不仅有机会进入专业队继续训练,也能考入普通学校继续学习。在幼升小、小升初、初中毕业等阶段,学生都有多次分流、选择的机会。

为既保障学习进行又保证训练开展,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学校安排学生每天750分到校学习,上午4节课下午3节课,15时放学后再到训练场参加训练。每天至少保证有2小时训练时间。并采取老师经常到场馆观看学生训练,教练经常走进课堂看学生上课的“齐抓共管、两个延伸”的管理方式,让教师、教练双方都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不片面地追求体育成绩,也不淡化学习的学校特色。

同时,面对体育生学习底子普遍薄弱、学习能力不高、学习积极性欠缺、学习时困难多等问题,北路人积极想办法,努力寻找适合体育生学习特点、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体育元素,用学生熟悉的内容来引发他们的共鸣;在教学过程中力求精讲精练,在不占用训练时间的前提下,通过“少食多餐”的方式逐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并根据学校的体育特色开发了特色校本课程,借助这些课程帮学生开拓眼界,激发学习兴趣。

学校还高度重视学生人格道德水平的培养与提高。抓住一切时机培养学生的人格道德水平,让他们认识到,在比赛中对对手的尊重与场上竞技之间并不存在矛盾,涌现出了以高峰为代表的优秀学生。

在学校各方面的细致安排和贯彻执行下,学校取得了优异成绩。建校十余年间,共培养毕业生1500余人,503人被输送到专业队继续训练,涌现出了滕海滨、何可欣、高峰、陈祚、李洁、刘卅、王丹丹、白春月、杨亚红、崇伟、谢振、康欣等一大批优秀体育人才,为国家、省、市、区争得了荣誉,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卢苇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