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体总秘书长工作会议交流发言摘要之二
北京市体育总会秘书长张朝晖:
近年来,北京市体育总会围绕体育中心工作,深入贯彻《全民健身条例》,积极落实《北京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全面加强协会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各类规章制度,积极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努力创建群众体育品牌赛事,力争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工作目标。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的统领作用,构建体育社团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2010年底,北京市体育总会被评定为北京市枢纽型社会组织。市体总以此为契机,通过搭建平台、创新服务、规范管理、购买服务、考核激励、强化组织等多方面工作,构建体育社团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一)搭建平台,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创造必要条件
(二)创新服务,推动群众身边的社会组织建设
(三)规范管理,指导社团走正规化发展道路
(四)购买服务,多方筹集资金支持社团开展活动
(五)考核激励,建立评优奖励机制
(六)强化组织,努力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
二、发挥市级体育社团和区县体育总会骨干作用,夯实体育社团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础
截至2011年底,北京市共有体育社团83个,其中奥运、非奥、大众健身等项目类体育协会56个,人群类体育协会14个,社会类体育社团11个,基金会2个。协会下设二级分会169个,团体会员3000余个,个人会员13万余人。16个区县体育总会共有区县级单项体育协会、俱乐部297个。市、区两级体育社团每年开展各类全民健身活动400余项,100余万人次参与其中,已成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中坚力量。
三、建立群众健身团队管理和服务机制,推动体育社团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组织全覆盖
为实现体育社团公共服务体系全覆盖,北京市区县体育总会建立了群众健身团队管理和服务机制。截止2011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健身团队4905个,涉及16个区县30余个健身项目,参与活动人员约20余万人,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一)统筹做好摸底调研工作
与健身团队建立密切联系,掌握健身团队活动的时间、地点、规模、社会体育指导员参与人数及开展日常活动和参与大型活动次数等基础信息,掌握第一手材料。
(二)切实加强登记注册工作
区县体育总会对长期开展活动的健身团队进行登记注册,并进行跟踪服务,在业务上进行管理与指导。
(三)切实抓好活动建设
依托健身团队等群众健身组织,广泛搭建全民健身活动的平台,开展各类内容丰富、灵活多样的群众健身活动,为健身团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加强健身团队建设
力争实现健身团队“四固定”,即有固定的活动时间、有固定的活动地点、有固定的参与人群、有固定的健身指导,以此促进健身团队发展。
(五)资金扶持
市体育总会按照各区县健身团队数量、规模和工作开展情况,分一、二、三级对各区县体育总会给予健身团队管理扶持资金的支持。
今后,我们将继续在市体育局的领导下,以全面推进全民健身工作为目标,以构建体育社团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抓手,开拓创新,提高工作水平,为北京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