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第三方评估 有效推动全民健身工作开展

    在日前召开的2015年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上,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戴健在大会发言中做了《“第三方评估”在推动全民健身工作中的应用与思考》的专题报告,介绍了上海体院与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关于对《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第三方评估方面的合作。

    评估有利于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戴健说,评估是政府公共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一种重要的行政方式。在各种评估中,政府委托部门之外的第三方组织实施的评估是促进政府改革的有效形式,在这种模式中“第三方”可以在保持自身独立的前提下依托政府优势,深入工作的实际,发现存在的问题,获得被评估单位的支持,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对具体的行政部门而言,引入第三方评估,能有效避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有利于推进决策和行政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戴健介绍,根据政府工作评估的现实需要,结合《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中相关要求,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在2014年5月,启动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实施效果评估工作。由于国内第三方评估常用的做法是委托给高校或专业评估组织,但是,体育方面的第三方专业评估组织暂时还没有,所以,群体司选择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创建的第一所体育高等学校——上海体育学院,作为此次评估工作的第三方机构。
    作为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的一项重点工作,上海体育学院高度重视,专门成立评估工作小组,并整合学校相关学院的研究力量,专门开展第三方评估工作,以专业的知识和队伍确保上海体育学院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具有专业性、权威性和独立性,保证评估结果的公正和客观。
    评估方案体现《计划》实施效果
    戴健介绍,此次评估是为了全面总结《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中所提出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实施效果,评价各级政府提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水平,探索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途径和措施,为制定新周期《全民健身计划》奠定坚实的基础。上海体育学院第三方评估工作小组根据评估任务,专门制定了评估方案。
    本次评估的内容依据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和国家体育总局2011年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实施情况评估标准(试行)》,重点选取目标任务中可量化程度高和数据可靠性强的20个核心指标进行评估,这些核心指标具有科学性、客观性、代表性和可获得性,能够综合反映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和《计划》中的目标任务,能够体现《计划》的实施效果。
    戴健介绍,评估工作将历时一年,去年,前两个阶段工作已经完成。各省(区、市)已结合《评估方案》要求,制定总体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组织相关单位和工作小组成员学习《评估方案》,制定各省评估方案。省级体育部门已按照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收集并汇总数据,总结分析《计划》的实施效果,形成省(区、市)《计划》实施效果自评报告,报本级人民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
    今年6月前,上海体院将汇总整理分省、分专题评估报告数据、材料和建议,撰写评估报告。然后征求各方意见,完善评估报告,向国务院上报《计划》实施效果评估报告。
    以上海全民健身300指数评估为例
    上海市从2012年开始将上海全民健身发展300指数的评估和发布纳入年度重点工作,2013年,上海体院受市体育局委托,作为第三方单位承担了具体的评估工作。戴健根据已有经验,对第三方评估实施提出相关建议。
    他认为,在评估指标的设定上,一级指标设定须直观精炼、要强化指标的指导和激励作用、保持指标的前瞻性和稳定性、落实评价标准的实效性和区分度。
    戴健说,评估对象申报评估方审核是第三方评估主要采取的评估手段之一,在此过程中,建议合理使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并构建具有参考价值的基础数据库,确保评估的公正性,降低评估过程中消耗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提升评估效率。他说,以政府公开发布的公共数据为基础的第三方评估,最具权威性和可信度,也往往更容易被社会大众接受。在上海全民健身300指数的评估中,作为第三方,上海体院独立完成了对市民的健身需求、满意度和运动参与情况的调查,采集第一手资料,直接反映市民的感受。
    对于评估结果的发布,戴健认为,公告应为评估结果的总结性成果,需通俗易懂,具备较高的可读性,以期实现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和形成公众监督机制的功能。同时还应包括反馈报告,为第三方评估执行机构向各评估对象进行结果反馈,以及专题研究报告,就某一个特定数据、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后形成的报告。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