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体育局勾划“十三五”体育发展蓝图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信阳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攻坚阶段,更是我市体育事业加速发展、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今后五年信阳体育工作将继续主动适应新常态,市体育局积极谋划新思路,努力创造新业绩,推动信阳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让体育助力美好生活。
  共享发展,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市体育局紧紧抓住“影响力”和“常态化”两个重点,继续办好全国自行车冠军赛暨第八届信阳全国自行车公开赛、“三山同登”“万村千乡”农民篮球赛、乒动中原、舞动中原等大型赛事活动,广泛开展面向基层、群众喜爱、参与性强的群体活动。积极打造一县(区)一特色、一乡镇(街道)一亮点的群众赛事活动,培育地方特色活动品牌,吸引更多的城乡居民参与其中。大力发展足球、篮球、排球系列运动。认真贯彻有关意见精神,把老年人体育纳入全市体育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为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健提供有效服务。
  不断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市体育局进一步强化全民健身“三纳入”工作。积极培育各级各类群众性体育社会组织,持续推进规范化、社会化、实体化进程。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全年完成15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任务,组织体育志愿者入社区、进农村,示范科学的健身方法,普及健身知识。认真做好国民体质测试工作,组建完善信阳市国民体质监测暨健身指导中心,组织开展群众日常体质测试和运动能力风险评估,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具运动处方,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水平,增强全民健身的吸引力。探索推广社区体育“健身指导、体质测定、科学锻炼”一体化全民健身服务模式,推进智慧体育建设,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丰富公共体育产品供给,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
  持续推进体育设施建设。市体育局努力争取党委、政府加大对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在项目安排上做到优先、精准、高效。2016年将继续实施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乡镇农民健身工程和全民健身路径工程为主的体育惠民工程,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县级全民健身中心、健身步道、户外健身营地、多功能运动场、笼式足球场等场地设施,着力打造城市15分钟健身圈。如条件许可力争实现羊山体育中心开工建设,积极推动省水上运动健身中心建设,加快新县大别山全民健身公园、环浉河全民健身长廊建设步伐。继续做好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公众开放工作。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建设体育场馆。
  开放发展,提升青少年体育综合实力
  全力以赴备战省十三运会。为了更好地备战省十三运会,市体育局将及时调整思路,合理布局青少年运动项目,在着力提升种子选手竞技水平的同时,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优秀苗子的发现、培养和输送上,放在那些有能力、有希望的运动员身上,指导他们科学训练,在省运会上取得更好成绩,确保实现走在全省第三集团前列的目标。按照“巩固优势项目,确保重点项目,提升潜在项目,攻克弱势项目”的要求,根据信阳实际,重点从“小、水、轻、巧、灵”5个方面调整项目布局,狠抓科学训练理念、方法和手段创新,加快建立复合型训练管理团队。
  切实加强业训和人才培养。市体育局围绕新周期抓好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加强后备人才梯队建设,进一步完善以市体育中学为龙头,以县区业余体校为重点,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基础的业余训练格局,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训练、输送奠定坚实基础。加强学生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工作,确保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坚持深化体教结合,积极构建科学化、制度化、常态化的协商机制,不断推进“体教结合”向“体教融合”模式转变,努力实现体育和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义务共尽、成果共用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推进浉河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建设,助力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到实处,促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大力发展青少年足球运动。市体育局继续按照“教育部门抓面、体育部门抓点,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工作思路,狠抓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联合市教育局,共同研究制定信阳市青少年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积极推进校园足球活动,切实加强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和学校足球场地建设,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参与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切实加强市、县区青少年足球队建设,扎实开展日常训练工作。联合市教育局及驻信各高校,尝试举办全市校园足球四级联赛。积极探索建立信阳市鸡公山少林足球训练基地。
  协调发展,着力拓展体育产业发展空间
  大力建设体育产业基地。体育产业基地建设是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和抓手,市体育局将出台市级体育产业基地管理暂行办法,建设一批省级、市级体育产业基地,在全市形成带动和示范效应。新县作为全省的体育产业示范县,要积极探索出可以复制推广的体育产业发展经验和做法,为全市其他县区树立榜样。鸡公山管理区要积极支持辖区内相关企业申报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力争打造成我市首个省级体育产业基地。今年将按市政府文件要求,设立信阳市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通过发挥体彩公益金和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体育产业。
  深入推进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市体育局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固树立“体育+”的发展思路和理念,推进体育与文化、旅游、休闲、健康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健身休闲、户外运动、竞赛表演等体育服务业。充分发挥我市自然资源禀赋和山水特色,积极打造“一山一水一太极”休闲运动三大板块,支持我市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参加全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积极开展市级体育旅游示范区建设、评选工作,争创国家、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区和全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精品线路。打造体育品牌赛事活动,大力发展竞赛表演业,举办好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开幕式、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联会、全国徒步大会、商城西河生态四项挑战赛等赛事活动,打造一批全国性、区域性体育品牌赛事,发挥好体育赛事宣传城市、促进旅游、拉动消费等多元功能。着手探索“互联网+体育”的发展新路径,支持体育服务和体育用品电商平台建设,大力促进体育消费。
  除此之外,市体育局还将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局机关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营造体育发展良好环境:继续做好文明单位建设工作,积极开展体育支持精准扶贫工作,不断加强体育宣传工作,努力做好各项基础保障工作。
  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体育强市建设步伐,是全市体育系统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十三五”时期,市体育局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务实创新、扎实工作,推动全市体育工作全面迈上新台阶,为加快构建“一市一区三枢纽”,把信阳尽快建成运动之城、健康之城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