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参赛名额紧俏 “黄牛”出没 跑者小心

  天气转暖,马拉松赛事又开始一场接一场地在全国遍地开花。近期,马拉松有两个热门话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一是清远马拉松参赛选手1.2万人受伤,二是马拉松参赛名额紧俏,已经有“黄牛”出没!第一个话题留给运动医学专家们解读,我们来说说马拉松和“黄牛”的事儿。

“这比倒苹果手机来钱快”

     其实关于“马拉松黄牛”的新闻已经不是第一次被爆出。2014年上海马拉松报名期间,全马、半马1.8万个名额4小时被抢光,高峰时段,排队等候号码排到700多万号——据专家分析,当中可能包括大量围观群众以及刷票IP。
     之后有网友揶揄:听说中关村的上海马拉松名额到货了,半马3000起,全马5000起,一位黄牛说,现在卖马拉松名额比倒卖苹果手机赚得快!土豪都去跑马拉松了!
     稍有遗憾的是,记者未能如愿找到万能的黄牛,只能曲线采访,去买方市场做调查。采访了几位马拉松爱好者和跑步培训班的负责人,大家普遍反映,身边确实有买“黄牛票”参赛的选手。

“就像追星族追看演唱会”

     “花三五千块去跑步?他们疯了吗?”如果你在马拉松爱好者面前问这种问题,你会受到鄙视的。跑马拉松的不一定都是土豪,但为了跑步而消费那是绝不含糊的。
     马拉松热催生的跑步经济已经让各大品牌商纷纷调整战略,强化了跑步产品开发投入……路跑爱好者无疑是这一市场的消费主力军。跑鞋、运动服、智能可穿戴产品,一套入门的跑步装备至少也要千元起步,稍微有追求的,还会花上几千元报名参加跑步培训班。
     知名长跑运动员,2004年杭州国际马拉松冠军吴敏创办的健康跑特训营受到京沪两地跑友的追捧。“健身消费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专家说过,当人均收入超过一定数额,健身就会成为刚性需求。跑步除了给人们带来健康,还带来心理上的成就感。当练了半年之后,就都想去正式的马拉松比赛去体验一些氛围。”吴敏的学员们也都是马拉松的追星族,北马、上马、重马等国内大型马拉松赛事是学员报名首选,也有土豪飞去国外参赛。

“非土豪不要上赶着挨宰”

     “报名难度确实越来越大了。”吴敏介绍说,随着国内跑步人群的增多以及大型马拉松赛事规则的不断改进,报名环节越来越规范化。“之前还能以团体名义报名,现在大多数赛事都是实名制自己申请了,即便有的马拉松允许以跑团名义报名,到时候也要参与摇号,不是百分百能中。”
     马拉松名额紧俏,能够养活“黄牛族”?对于这个问题,吴敏给出她的看法,“国内的马拉松报名费在120元至200元。选手参加一次异地举办的马拉松需要的交通费、住宿费、餐饮费是报名费的十倍甚至几十倍。他们的消费实力让‘黄牛党’看到了挣钱的机会。”对此,吴敏郑重提醒跑步爱好者,不要被黄牛“忽悠”。“如果你不是土豪,就不要上赶着去挨宰。目前国内马拉松报名听起来紧俏得吓人,但除了几个超过3万人的大型赛事,其他的比赛报名还是比较容易的。”

“错过这站不妨等下一站”

     如果真的错过报名,又不是土豪,那该怎么办?答案很简单,等下一站。
     “等下一站”也是吴敏劝自己的发烧友学员常说的一句话。“偶尔也有比较执著的学员,着急参赛,又没有名额,想找高价票。我都会劝他们等一等,跑马拉松不是赶火车,没必要多花几千元赶这场,错过这场还有下一场。我的学员们最终都会听我的劝说,其实大家还是能够保持理性的。”
     此外,路跑爱好者参与马拉松也是为了追求一个自己能力能达到的成绩,目前国内大多数马拉松申请都采用的是实名制报名,比赛后选手能够得到一个印有比赛成绩、专属于自己的证书。而高价求来的名额解决不了“实名制”问题,各地组委会也加强了对参赛选手认证的力度。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